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37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这种艺术美一直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远古时期人类有节奏的敲击声,还是当代社会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奏,无一不是美的表现和升华。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通过音长、音高、节奏、和声等各种音乐要素,向欣赏者展现一个奇幻的、不一样的世界。是否具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成了欣赏者能否感知、欣赏这个独具魅力的世界的关键因素。而学生是音乐鉴赏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而言,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中的美感教育的缺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呢?
一、音乐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音乐鉴赏教学自从被纳入学校教学的基本课程以来,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授课理念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21世纪以来,音乐鉴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教材编排的合理性,这使得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多媒体的运用、西方教学体系的移入等因素的影响,音乐鉴赏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折断了学生想象联想的翅膀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借助视频画面,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视频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匮乏。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风格雄壮,意象鲜明,画面感十分强烈。学生基本上不用借助画面展示,就可以轻松分辨出乐章的内容。然而,有的教师在播放乐曲的同时,向学生展现奔腾咆哮的黄河、辛苦拉船的纤夫、四散奔逃的人民等画面。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想象联想的时间和余地,音乐鉴赏课变成了图片展示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对经典的主观诠释剥夺了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权利
越是经典的音乐,其内容就越丰富。经典音乐的内容并非凝固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大到历史时期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变迁,小到生活阅历的丰富程度,文化修养深厚浅薄等,都会影响欣赏者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不是反复地让学生聆听音乐音响、恰到好处地解释音乐术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想象,而是将参考书和教材上的各种解读作为对音乐的权威解释,硬性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完全不顾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剥夺了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权利。
3、对基础目标的过度关注泯灭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所谓基础目标是指教师依照教学大纲,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鉴赏方法等内容;发展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而设定的,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乐感。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度关注教学基础目标,在鉴赏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乐理知识,强迫学生记忆。对于这样没有美感的、枯燥的课堂,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说主动探索、主动发掘音乐的奥秘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呢?
1、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主动认识、掌握、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呢?第一,寓教于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鉴赏和故事背景联系起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比如《梁祝》,这首乐曲的精彩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小提琴优美的音色,更体现在乐曲背后的凄美爱情故事。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梁祝二人由相识、相知、相爱到分离、死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学生被生动的故事引起了兴趣,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音乐鉴赏的氛围中去了。第二,寓教于听。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这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有些经典音乐的内涵太过于微妙,超出了学生的领悟范围,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从流行音乐或轻音乐入手,让学生反复聆听,在听中领悟音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三,寓教于写。音乐鉴赏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感觉、感受转化成实际形象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让学生把心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转化成文字,然后展示给别人。学生看到自己的鉴赏成果,心中会涌起一股成就感,进而就更加有兴趣进行音乐鉴赏了。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原则
经过改革后的新型音乐鉴赏课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天下了。它在强调教师引导的同时,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中来。例如,在鉴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抽出少量时间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内容、旋律的变化等基本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把握歌曲的情感内涵,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活跃。他们积极发言,争相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听完这首歌,心里感到十分的舒畅、开朗,好像天地一下子都变得宽阔起来了。”还有的学生说:“我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一股喜悦的感觉涌上心头,所有的烦恼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了一样。”等等。在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时候,学生根据这首歌曲即兴排演了一段小品,并在小品中巧妙地嵌入了歌词。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音乐鉴赏课的主人。
3、发展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要点
音乐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以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的传播来刺激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使欣赏者接受音乐声音的同时,在头脑中储存并构建音乐形象。可以说,音乐形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具体的音乐情境的辅助。因此,创设合理、恰当的音乐情境就成了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例如在鉴赏《春江花月夜》这首古曲时,老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向学生描绘美轮美奂的情境:当暮鼓送走夕阳,箫音迎来园月的时候,人们驾起一叶扁舟,在江面上惬意地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远看灯影恍惚,近看水面流金,好一派轻松、愉悦的江南美景。随着老师的叙述,学生的脑海中就会缓缓浮现一幅春江月夜图。此时,书本上枯燥的五线谱、抽象的音符在学生的想象中变成了一幅具体可感的画面,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在这一变化中得到了提高。
4、丰富学生情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目标
情感,本来是指伴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出现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出现在音乐中,成为音乐鉴赏最深层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鉴赏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父母、朋友、他人以及一切美好事情的热爱之情,进而成为一个具有高雅趣味、高尚品德的合格公民。那么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呢,首先,学生要对乐曲之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种了解仅仅建立在学生对乐曲的倾听上,并不是真正的情感体验。其次,学生还要对乐曲情感赖以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例如对于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听完曲子后,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曲子的情感基调——悲切,但是,这种悲切来源于什么呢,这就需要学生去深入挖掘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了。在教师讲述阿炳的人生经历之后,学生们明白这种悲切情感与他孤苦的一生、黑暗的旧社会、颠沛流离的遭遇有着莫大的关系。此时,学生们会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对阿炳的同情、对旧社会的痛恨、对他音乐才华的赞叹等种种感情,这些感情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部分。
5、汲取流行音乐精华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
如果说古典音乐、外国音乐、民间音乐是音乐鉴赏的大餐的话,那么流行音乐就如同大餐之外的小吃。它虽然没有古典音乐那样含蓄的内涵、外国音乐那样磅礴的气势、民间音乐那样悠久的历史,但是它的内容贴近现实,通俗易懂;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因此,吸收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也成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特色,形成了流畅、含蓄、典雅的审美特征。再如《蜗牛》这首歌曲中的歌词“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他的脸”、“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等等,这些歌词塑造了一个既彷徨犹豫又坚强执着的蜗牛形象,传达出来永不放弃、无怨无悔的新青年奋斗的精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