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59
1、定时
每天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间阅读的习惯,坐在马桶上读书,在睡觉之前读书,那么就拥有每天四次,每次10分钟也就是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2、随身携带书籍(或kindle)
包里放上一本书,不论去哪里都带上,带到学校,办公室,电影院以及其他地方,等公交车时、等开饭时、等电影开演时,都可以把书拿出来看看。
3、找个安静的地方
在家里创造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远离电视,音乐,电脑,喧闹的家人和室友,放一张舒适的椅子、一盏柔和的台灯,拿本好书坐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就一直读下去了。
4、做记录
写下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的做法是在其后写下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当时阅读经历,会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5、读给孩子听
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读书给他们听,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就培养其读书,是确保长大后拥有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在一生中获得成功。找一些适合儿童的好书,读给他们听,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还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59
读书的好习惯主要有:熟读、背诵、精思、博览群书、 勤察工具书、有意识积累。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那么,具体说来,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请看专家解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0:00
1、学与思相结合的读书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做到宋儒所言的“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的地步。如果找到一本书就读,随心所欲读下去,自己的大脑则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甚至是垃圾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思考的能力。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叔本华将这样的人称为“移动的书橱”。如果一个人只是读,却没有选择,没有思考,对于自己所读的任何书籍上的观点不加审查,照单全收,那么他就像一个胡吃海喝的人,将各种对身体有益的与有害的东西都吃进肚子里。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他读的书很多,但他的脑海就像不断被存储进各种资料的硬盘一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说那些有害的、错误的东西,就是他读的那些有益的东西,因为没有经过思考,还是未被吸收,与他仍是油水相隔,全不相干。可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思考、琢磨,读的少,想的多,那么他的这种思考是无益的,迟早要陷入困怠甚至精神错乱。现代社会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完全脱离前人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而平地起高楼,是难以做到的。即便是如爱因斯坦之类的天才级的人物,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做出原创性的贡献的。因此,现在有一些人动辄以自己做的是所谓“原创性”工作为由,无视前人已有的成果,其所作的不过是无用功和重复劳动罢了。
2、博与精相结合的读书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意味着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还意味着通过阅读、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的人。胡适先生说:理想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而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而精深要几乎为他独尊,无人能及。显然,胡适先生说的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要博与精相互结合。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精意味着,有些书要精读,反复的读,深入的思考;博则意味着,有些书是泛读,应浏览之,用以拓宽知识面。
我的建议是,对于各门学科中的经典著作,可以按照曾国藩教导他弟弟读经的方法,使用一个耐字诀。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曾国藩说:“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又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这是慢的工夫,对于各个学科的经典名著,必须用此耐字诀,不能贪多求快。
3、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读书习惯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又说“循序而渐进,熟读深思可也。”曾国藩是朱熹读书法的服膺者,他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四位老弟的信中说:“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需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摒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读书既要有整块的时间,更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工作的重负和其他外界的干扰,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内,饱览群书,遨游于一望无际的知识海洋当中,与无数古圣先贤相交往,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对于几乎所有的读过大学的人来说,他/她的一生中,这样的时光几乎不会再有了。因为一旦踏入社会中,工作、家庭势必占据相当的时间,就算他想读书,也只能利用旅途上的几个小时或临睡前的那几十分钟。所以,现在一些大学生整天不读书,去做所谓的社团活动或到外面打工挣钱(美其名曰为社会实践),这是让我难以理解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0:00
一、常看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一定要有看书的习惯,一天不看书心里就会觉得不踏实,每天看书,每天有收获,并坚持这一个看书的好习惯。当然,如果之前没有常看书的习惯也没关系,心理学研究显示,只要坚持21天,就会养成个人习惯哦。
二、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阅读时需要伴随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会逐渐地理解许多问题,并不断地显示出个人的聪明才智。
三、善用工具查询。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易懂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善用工具查询,如工具书或者网络百度等等,通过及时求解,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四、多圈点批注。
我们都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笔,随时圈点书上的重要知识点,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便于我们再次查看,遇到同样困惑时,能更好、更快地了解之前我们的看法和体会,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五、勤写读书笔记。
我们在看书时,总会有很多共鸣与感悟,如果能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说话和写作的材料。除了写我们的体会之外,还可以摘抄一些能引起我们共鸣或给我们启示的精彩话语,不强求数量,但要适当地注意质量,勤做笔记,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0:01
1熟读、背诵的习惯 2精思的习惯 3博览的习惯 4勤察工具书的习惯 5有意识积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