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佛教中的“五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1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8

五福这个词源出于《书经》的《洪范》。现在则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词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的确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有词云: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则是能在避免横祸,心无烦恼与牵挂,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就是无病而终。

佛教认为坚定行善,不断积德的人,是定有完整“五福”的机缘的。

我们知道,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利人生,甚至不妙了。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却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度日;有的人富贵却短命;有的人富贵却身体情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而烦恼;有的人身虽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贫穷而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惨遭横祸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这些只是举例而已。单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配置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逐渐实现人所期盼的完整的“五福”。

佛教认为,人的境遇不好,都是由于过去所造的恶行的结果。譬如说,过去爱*动物的人,就多病;过去杀害动物的人,就会得折寿的苦果;过去吝啬的人,就会贫穷;过去傲慢的人,现在就卑*;过去激动愤怒的人,现在就丑陋;过去以残忍的方式杀害人类或其它动物的人,现在就会不得好死……

长寿而贫*的人是因为他过去慈爱动物,而却吝于施舍;富贵而短命的人是因为他过去爱施舍财物,而却杀害动物;丑陋而富贵的人是因为他过去慷慨大方,可是却容易发脾气;容貌端庄而地位卑*的人是因为过去有容忍心持守戒律,而轻视他人所导致的结果。五福之所以有缺陷,主要是由于行善和积德不完全所造成的。

总之一句话,只有行善积德,才能生福避祸。
佛教认为富贵的正因和助缘分别是施舍财物和把握机缘。

佛教认为,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是导致富贵的一种助缘。假如过去没有布施,今生不管你怎么努力赚钱,也是赚不到钱或无法积聚巨大财物的。人们不是亲眼见过许多做生意很卖力的商人,甚至还节俭到舍不得住在旅馆而睡在自己的货车里;有的做生意忙碌到数天才洗一次澡的人。可是到头来还是负债累累,贫无立足之地,以至于处处向别人租借房子。这不是时也、运也,恐是命也;是因为没有布施,没有种财富的正因,所以虽然拼命工作,到头来还是贫穷度日。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们会感叹地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这句话不是绝对的。

尊贵的原因是礼拜十方一切圣贤,以谦卑心恭敬一切众生,和安忍顺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红包,或拼命地往上爬。人缘好和工作卖力,可能会受人提拔,但只是尊贵的助缘或征兆,而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世界上仍有许多人一出生就富贵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儿子一出生就有无数的财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极为尊贵。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富贵,很显然,这些富贵非人所创造,却供其人所索取,此乃其前辈之积也。然若其不布施行善,而专事其豪华享乐,则正因逐步消化,在此辈或下辈沦为乞丐者古今中外并不少见。

故佛教认为,养生务必走正道,行善事,才能致使己辈乃至下辈至富贵也。
人死有重于泰山的,有轻于鸿毛的。佛家认为,苟且偷生地活着不如舍生取义地死去。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再大的困难都值得做;如果真的能救世济人,就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所以我们应观察一个人心志的高尚与否,而不可只以死的形态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佛经上记载一位妇女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溺水而死,死后上*上。为了儿子牺牲尚且能*,何况为利益众生而牺牲生命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8

五福

之说,出自商朝贤人箕子,载于距今三千年前《尚书·洪

范》篇末。哪五福?箕子说,一是寿福,能享高龄;二是

富福,能享宽裕;三是康宁福,能享平安;四是攸好德福,能享善报;五是考终命福,能享天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