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出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3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43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出处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进步青年正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才为医治近代中国的百年沉疴找到了标本兼治的良药。

从五四运动至今100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蕴涵于其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正是解决我国当下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五四运动时期,科技落后成为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新时代青年不仅要深刻认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夯实科技强国的知识基础。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既要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要通过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对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言论展开有理有力地回应与批判。

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培养勇攀高峰、不断进取的品质。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青年们通过自我的不断革新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时代的青年们只有锻造自己不断进取的品质才能与时代的“新”气质相符,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参考来源:人民网-深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43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出处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主权。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鲜明的旗帜,也是五四运动最本质的内涵。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是近代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促进思想空前的新文化运动。

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在全社会形成了思想的氛围,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志士们将爱国主义情感与民主、科学精神紧紧联系起来,为爱国主义情感注入民主与科学的新内涵,并把这一强烈的情感与理性思考付诸实践,转化为改造社会、打碎旧制度、旧思想枷锁的巨大力量。

他们在传播民主与科学过程中,表现出奋不顾身、大无畏的*气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44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的大旗,大大地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正如*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的,经济的,男女的,教育的,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正是这种思想的大,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思想和*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派军警*,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主义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的影响
1、*影响: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2、对*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对学术界的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4、思想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追问谢谢!的确很具体。我想知道“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那位先贤或哪个单位在什么情况下概括出来的?

追答鲁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44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的大旗,大大地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正如*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的,经济的,男女的,教育的,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正是这种思想的大,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思想和*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派军警*,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主义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的影响
1、*影响: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2、对*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对学术界的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4、思想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20:45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希望有些帮助。追问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我想知道“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那位先贤在什么情况下概括出来的?越具体越好!谢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