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的学术成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4:0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8

1、王国栋院士主持“400MPa级超级钢的研究和开发”项目中,承担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的课题“轧制过程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完成了200MPa级普碳钢升级为400MPa级超级钢的工作。完成了板材、棒线材生产工艺制定、原型钢研制、热轧超级钢轧制、产品工业应用等系统研究工作。他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宝山钢铁公司(宝钢)、本溪钢铁公司(本钢)等企业的热轧带钢连轧机和鞍山钢铁公司(鞍钢)、三明钢厂等企业的棒线材连轧机,已批量工业生产。在一批热轧带钢连轧机和棒线材连轧机批量工业生产超级钢,在汽车和建筑等部门推广使用。“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2、王国栋院士主持“中厚板核心轧制技术的开发和集成”项目中,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负责首都钢铁公司“(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的研究”。在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相关成果已经在首钢、南钢等中厚板厂的新建和改造中得到应用。相关成果“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获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王国栋院士主持“轧制过程智能优化研究”中,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热轧工艺的模拟和优化”、“人工智能在轧钢中的应用”等课题,开展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智能调优的研究。提出将“变形参数调优”、“组织性能参数调优”和“人工智能调优”三种方法融为一体进行轧制过程优化的创新思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轧制过程智能优化理论体系和实用方法;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于宝钢、抚钢、本钢等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结果,撰写专著《金属轧制过程人工智能优化》,对推进我国轧制过程的智能化发挥了作用。 “板带钢轧制过程的智能优化与数模调优”等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参加的“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
4、王国栋教授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项目(863)、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15项,冶金科技奖二等奖以上奖3项。出版著作6部,译著4部。发表论文SCI收录70篇,EI收录133篇。担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轧制理论及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王国栋院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博士36人,硕士34人。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勇于开拓,深入实际。在1996-2004年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正确把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带领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了凝聚团队、深入现场、躬行实践、争创一流的实验室特色,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在我国轧制领域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影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