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3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0:34
武昌城下”就在今大东门蛇山东端 武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但今天的武昌,除还保留着为数不多的城门和几处地名记载着古城的历史外,古城的面貌已无处可寻。历史上的武昌古城共有九座城门,范围东至今日大东门,西到长江边,北到积玉桥,南到门,其范围为东西径五里,南北径六里,城周长十六又三分之一里。 武昌古城范围如此之大,新四军军歌中的“武昌城下”既是泛指整个武昌城,也是指一个非常具体的地理位置。因为它与叶挺任团长、由党所掌握的国民军第四军团有关。北伐军进攻武昌城的战役,从8月31日围城至10月10日入城,经过强攻、围城、里应外合等几个阶段,采取了攀城墙、挖地道、铁甲车掩护等多种进攻方式,在武昌城的东南北三个方向都进行过多次战斗。 作为攻城的尖刀部队,叶挺率领的团9月5日晚的强攻攀城战斗地点,应是《新四军军歌》里血染将士姓名的武昌城的具体地点,正是在这次战斗中,100多位团官兵捐躯,至今还长眠在位于洪山南坡的北伐军团烈士陵园。 当时的北伐军攻城指挥部设在洪山,叶挺团作为“攻城尖刀”其主攻方向,有在宾阳门(今大东门)和通湘门(今武昌南站附近)二种说法。然而,团具体攻城地点在哪里,却鲜见明确记载。由于攻城是在夜晚进行的,且攻城地点为高度军事机密,加之担任攻城主力的一营几乎全体壮烈牺牲,所以攻城的具体地点很少有资料可查,但经笔者多方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现场踏访、考证,发现这场攻城血战的准确地点应是在长春观对面、宾阳门东北蛇山山坡上的“城墙角台”。 1980年由档案馆编《北伐战争》中,收录了一份从驻国际代表团文件中发现的北伐战争作战报告原始文稿《北伐的七个战役》。原件是从外文译过来的中文稿,人名、地名多是音译。其中就有叶挺团隶属的十二师师长张发奎所作的9月5日晚攻城作战报告。报告中提到,“团担任进攻报国塔到宾阳门地方”。报国塔是音译有误,应为白骨塔,地点在宾阳门与通湘门之间(今武昌千家街附近),距宾阳门约350米,距通湘门约1200米。攻城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城门打开通道,让第二梯队进城。显然,叶挺团攻城的区域划分依托宾阳门,主攻目标也还是宾阳门。此处遗址就在今天与长春观隔路相望的大东门蛇山东端山头。 由于武昌城于1927年至1929年拆除,原貌已经消失。那么,这个“城墙角台”到底是否存在?经本人现场踏访和考证,发现这处“城墙角台”确实存在,至今遗迹尚存。 应该说,新四军与武汉的渊源,不仅仅只是1937年在汉口成立并设立第一个军部,应延伸到10年前第四军团进攻武昌城的战斗。这一场前赴后继、壮怀激烈的战斗,特别是9月5日晚的第二次攻城战斗,一营营长、党员曹渊等191人视死如归、英勇捐躯,打出了一个流芳百世的铁军威名,也孕育出十年后的新四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0:33
武汉是武昌、汉口的总称。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汉口位于长江北岸,汉阳位于汉水和长江的汇口两岸。武昌素为湖北省政治中心,坚固城墙,周围约达六十华里,城高约二丈有余。城内有蛇山横贯其间,居高俯瞰全城。城北靠近长江,东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地势平坦。武昌是华中地区交通枢纽,形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古城,为军事上必争之地。
吴佩孚逃回武汉后,即行重新部署,调集全部有生力量,加筑防御工事,策划固守武汉三镇,企图依赖长江天险和武昌的高墙深沟,孤注一掷,作最后挣扎。1926年9月1日,北伐军进抵武昌城下,并包围了该城。3日和5日发起两次攻城战斗,均未奏效。叶挺团参加了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正如9月5日《国民日报》在报道包括叶挺团在内的《国民第四军十二师之战绩》中说,“城虽未下,而此种大无畏之精神,已足以吓破敌胆矣”。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10月1日,通湘门之敌6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叶挺团防地发动突袭,夺去掩护工兵发掘坑道的铁甲车,并占领通湘门车站及梅家山高地。叶挺团集中火力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个小时,夺回阵地和铁甲车。10月3日,敌人再次突围,亦未得逞。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军在城内投诚部队作内应配合下,再度攻城。叶挺团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作出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中,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北伐胜利后,叶挺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后来又进行了扩编。叶挺团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它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军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国人民斗争史册,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