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自己能造军舰,为什么李鸿章却非要从国外买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1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6:26

自晚清开始,面对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入侵中国,打开中国的国门,*清*与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清*也意识到了西方先进军舰的重要性。在“亨利·华尔”和“阿斯本舰队”两次外购军舰失败之后,清*也开始了一场引进西方先进军事装备、科学技术。机器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来挽救清*统治的自救运动。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为永远之礼”,此时的清*才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外国人购买舰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造舰技术,组建自己的海军舰队,应该自己建设船厂。于是在洋务运动开办之后,清*先后便开办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和广州机器局等一系列学习西方武器生产技术的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到了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之时,清*自制的国产化军舰数量已经达到了10余艘,并分散调拨在了国内沿海各通商口岸。

从上述史实来看,清*确实可以自己建设船厂建造军舰,更何况还建设了与船厂配套的机器局,也可以实现自造舰船,自造火炮弹药。至于为何李鸿章还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上的差距。

对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清*来说,耗费了巨资用于办船厂造军舰,在这一阶段,虽然中国在设厂造舰方面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同时期的日本相比来说也处于领先地位,但这样的领先地位只是暂时的,也仅仅停留于中法战争爆发之前。再跟欧洲老牌的海上强国相比,这个阶段的中国造船业,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造船工业起步较晚,所建造的军舰舰船难以满足海军和海防建设的客观需要,所造出来的军舰对中国来说当然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与飞跃,但其质量和造船技术水平与英、法、德、意、美等欧美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国本国的舰船制造业到19世纪80年代出,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相当不少年的。

而李鸿章作为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中,一手创办了北洋水师。他也深知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与欧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着天壤地别的差距,若要使得中国的海军拥有强悍的实力,那么则必须通过引进西方战舰和装备。因为当时的中国的造船厂仅仅能造出一些木壳兵船、铁壳兵船,而并不能造出李鸿章想要从国外进购的巨型铁甲舰,更何况在中法马江海战之中,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军舰在法国远东舰队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最终全军覆灭,这也就促成了李鸿章力图从国外购进军舰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福州船政局曾在甲午战争之前造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艘岸防铁甲舰,也代表了中国近代造船业水平的巅峰,在经过一系列试航和检阅之后也最终被编入了北洋水师,但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和日本相比,在整个造船技术上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平远”号是典型的小船扛大炮,且机动性差,设计航速仅为10.5节,但实际上仅仅只能达到8-9节的航速。

由于又是从福州船政局调入北洋水师的军舰,在整个北洋舰队中一直被处于边缘化,而李鸿章也并不怎么看好这艘军舰。在黄海海战中,“平远”号也仅仅是跟广东水师的“广丙”号作为掩护陆军部队登陆朝鲜的第二梯队,但是在后来的海战当中,“平远”号的表现也给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平远”号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成就,抛开与欧美国家的比较,就拿日本来比,中国此时的造船业的水平也是低于日本的。因为在整个甲午海战中参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军舰是日本国产自制的,例如“三景舰”中的“桥立”以及第一游击队中的“秋津洲”号巡洋舰,均都由日本横须贺造船部制造。

综上,李鸿章在甲午站爆发之前就倾向于购买西方先进军舰和火炮也是有原因的,虽说清*尚能自制军舰,但在技术方面上与外购军舰相比,实力差距实在是太过于悬殊。以至于到了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宣战之后,李鸿章曾想迅速向外国购舰,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6:26

主要技术落后了。设计、造舰、炼钢等技术太落后了,平远就是一大号蚊炮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6:27

清朝的舰船可以,日本自己做的军舰一开始不也很垃圾么?但是清朝的封建机制严重阻碍重工业发展是不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6:27

基础工业不行,造不出达标的钢铁煤炭,政体*,造一艘新船的黑钱足够把船飘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6:28

因为那时候中国自己造的船还是和国外有差距的,毕竟那时候的中国的科技比较落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