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2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02
1、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
2、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3、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
4、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
5、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
墓葬的型式风格
1、普通墓
普通墓最为常见,即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石碑,后方和两边用石板围起,成为一块半封闭的墓地。人们看到的一排排兵营式墓即是。
2、草坪墓
草坪墓是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石椁上方盖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铺,上刻碑文,周围种上绿草。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
3、艺术墓
艺术墓很多是根据死者的生平而专门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味很高,充分体现了家属的一片深情和设计者的匠心。艺术墓特色鲜明,耐人寻味,深受丧家的欢迎。
4、壁墓
壁墓顾名思义就是安葬在岩壁上的墓位,还有一种称呼叫塔墓,多数出现在港澳台地区。随着改革开放慢慢也被大家所接受,它的好处是能节约土地使用空间,并能集中管理殡葬事务,也方便丧家祭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墓葬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数从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神秘的墓葬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03
陪葬品数量多且豪华。
从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时期,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陶俑分为出行时的仪卫行列和家居时的家臣侍者两大类。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扩展资料:
墓葬研究是以考古出土之墓葬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材料来探讨社会习俗以及宗教行为与观念的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墓葬研究与人对死亡及死后世界观有著密切关系。
由于生死之事是每一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古今社会,一个成员的死亡,常隐含其对整个社会存在的威胁。故生死之事不但具有社会意义,也具有宗教意义。
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的生命一般均相当短促,死亡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人类普遍习俗都会在某个社会成员死后,透过一套丧葬礼制的施行,帮助死者离开生者的社会而进入另一个世界。而我们也可以从生人处理死者和面对死亡的态度窥探此社会宗教信仰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墓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03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时期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
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在开发推土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葬,又叫二次葬。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
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明清代墓葬最大的特点,就是显现了墓场构建布局的民间石雕文化。石雕文化体现了各个朝代不同风格的社会民俗状况以及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和匠心,是弥足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互融合的载体资料。一是历史见证,如墓 志铭,比较翔实地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事迹、仕宦、婚姻、亲友、丧葬等,其中不少出自著名艺术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之手,如西棠新村子李氏赵太孺人墓碑就是清朝嘉庆年间中国著名书法家、四库全书总纂之一的陈昌齐的作品。清翰林检讨苏其章的墓志铭即为清乾隆年间名人刘墉的门生、举人何斯懋的作品。这些墓志铭石雕纹饰华美、书法精湛、文字洗炼、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二是精美的工艺品,徐闻古墓石雕,有一种特定的品味,它把江淅、闽南、雷州地区的艺术作品熔于一炉,石雕的美术底本以及制作技巧,雕刻工艺精美绝仑,刀法娴熟,线条酣畅 ,冲切得体,形象生动鲜明,寓意深刻感人,富有强烈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
明清代墓葬吸收了我国东南地区古风水学说的布局,在墓场的营造中糅进了古风民情,崇尚了古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人生孺慕之诚”的风气。采用了民间建墓工匠的组合标准,由“墓庭”入口到“手”的入深,分别为中三步,大太极等布局,以墓前的栏杆望柱的柱数而定,望柱越多,墓场规模就越大。如墓前栏杆设置十枝望柱的属大太极,设置四枝望柱的属中三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