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域清平乐中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55

温庭钧的《清平乐·上阳春晚》的原文是: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上阳宫的春色已渐渐晚去,宫女的蛾眉在愁绪里日日暗淡。太平新年的时候,更盼望着能与君王同车而行,怎奈去往长安的路是那样的遥远。

一次次空熏帐帘锦被,千丛花锁锁住了一道道门,也将寂寞深深地锁在了门里。只能像陈皇后黄金买赋呈送给君王,长门里盼望与君王相见。

此词上阕写的是宫女春晚愁容,以及新的一年给她带来的希望以及失望。“春晚”交代了时节,也暗喻宫女的青春在类似牢狱的深宫里几近消磨殆尽。“愁蛾浅”写女子的蛾眉逐渐变浅,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体现宫女的愁之深切。“争(怎)奈”写出了宫女的复杂矛盾的内心挣扎,在希望之后的失望,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态。

下阕写宫女所处的囚笼一样的环境,以物寄怨,烘托她寂寞、孤独的心态。“徒”字暗示了不知多少次宫女为了君王的亲临做准备,但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终,终于因为深切的期盼痴傻成癫,隐含了一种悲切的痛苦。“琐(锁)”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写宫女被封闭在深宫,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锁住了她生命中原本该拥有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最后二句运用汉武帝陈皇后“黄金买赋”的典故,表示宫女的愁苦以及她们的愿望,写她们最后的希望与挣扎。这是在绝望之后新长出来的希望的枝桠,可是竟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实现。

词中写可怜女子有幸于君王的相思之愁,在一定意义上寄托了宫女对爱情、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憧憬,但最终陈皇后那种被汉武帝抛弃的命运无情地降临在她们身上,黄金买赋的悲剧代代重演。词人抓住了宫女天真无知、争宠献媚的心理弱点,对她们身陷囹圄、落入深渊从而致使她们情爱饥渴、人性遭受极度压抑的悲情结局,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了出来。作品含而不露,锋芒所向对准了那个纵情声色,致使无数无辜女子青春、爱情甚至生命白白被葬送的“明君圣主”,对封建社会这种吃人的后宫制度进行了揭露与谴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56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①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②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 ①恣(zi):放纵,任意。②觞(shang):酒杯。南浦(pu):泛指离别之地。语本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浦:水滨。

【译文】 洛阳帝都,春光已老。杨柳陌上,飞絮蒙蒙,有如雪飘。天津桥上,行上络绎不绝;桥下流水,终日呜咽。自古多情,唯在伤别,纵有千柳万条,怎禁得一春行人,恣意攀折! 行者已然上马,纷纷犹劝离觞。值此时刻,又闻水浦莺声婉转,更令人断绝柔肠。马上平原少年。此情此景,使他忧伤。但前路迢迢,不容彷徨。唯有回首,挥泪千行。

【集评】 清·陈廷焯:“上半阕最见风骨,下半阕稍逊。”(《白雨斋词评》)又:“‘桥下’句从离人眼中看得,耳中听得。”(《放歌集》卷一)

近代·丁寿田、丁亦飞:“此词悲壮而有风骨,不类儿女惜别之作,其作于被贬之时乎?”(《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

【总案】 此词亦写送别,然与《菩萨蛮》诸调所写别情颇有不同,不仅离别之背景由闺阁庭园一变而为都门离帐,而且抒情主人公亦由粉面佳人改换为“平原年少”。尤为重要的是,此词写景凄丽,抒情沉挚,笔力遒健,情调悲壮,颇不似一般儿女惜别之作,近人或生寄托之想,以为作于词人被贬之时,虽不可指实,然亦可谓言出有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