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的主要观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5:03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中文名
差序格局
提出者
费孝通
性质
社会学理论
特点
自我主义等
出自
《乡土中国》
快速
导航
特点

原文摘录
社会学理论
一、差序格局营销理论提出的社会学背景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
这种差序格局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因素:
1、血缘 2、地缘 3、经济水平 4、*地位 5、知识文化水平
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是成正比的。血缘组织越大,圈子就越大,其属性规则以伦理辈分为基础。地缘越是接近就越易形成差序圈子。而经济水平和*地位的高低是圈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而文化知识则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又普遍渴求的。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差序格局营销理论提出的传播学背景
企业在农村的广告宣传多多少少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使得农村消费者不断逃避广告。其实单纯的逃避广告也不至于使商家企业束手无策。令其头痛的是,在农村消费者逃避广告之后,面对需求信息的收集却有了更好的受助方法。那就是上述提到的差序格局为农村消费者提供的便利。
差序格局的中心人物一般有着良好的判断力和信息搜索识别的能力,故其圈内人员总能从中获得有益的所需信息。尤其在这种具有明显差序的农村社会圈子里面,攀上心理以及群体规范带来的压力,加之以个体能力的有限性,他们不敢与群体脱离,总是努力保持和群体领袖及成员意见的一致。努力得到群体人员的认可,不至于使自己被拒绝于圈子之外而孤立无援。
所以,传统的广告传播渠道和手段在农村市场并非理想,针对农村广告的特殊性,企业要转变观念和方法,树立差序格局下的大广告意识。所谓大广告意识着重于广告传播手段和体现方法的多元化,突破传统渠道和手段的*。目标是达到商品信息的有效传播,商品功能的有效理解,商品名称的有效记忆。
三、差序格局营销理论的概念
差序格局营销指的是,通过寻找格局中的核心人物,对其施以影响,从而借以形成对该产品的从众心理和口碑效应。那么商家的目标就是要辨别找出那些最为重要的中心力量,运用20/80法则,通过20﹪的主流信息受众去影响80﹪的人群,定会受益匪浅。
四、差序格局营销理论的应用
我国农村市场的广告投放、农村连锁经营等等,主要针对农村市场的蓝海。在农村市场上具体做法为把差序格局看成一个新的广告传播工具,实施差序格局营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6:21

西方的个人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二是*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所以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而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
西方社会把国家看成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就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而且界线分明,所以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因此*、法律、国会等应运而生。
中国:差序格局&自我主义

相对于“团体”这一概念而言,我们传统文化里关于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和修身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也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圈人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中国的差序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以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具备很强的收缩性(大如贾府大观园,小如苏秦潦倒归家,则“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这种一切价值以“已”为中心的主义便是自我主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7:56

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成团体状态,归属清楚,界限明确;而中国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则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界限模糊,而且“伸缩自如”。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差序格局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

差序格局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伦”的概念密切相关。儒家讲人伦,伦即是差序;孔子“善推而已”,从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恰好是对差序格局的比喻,自己总是中心,所有其他人随着他转动。差序格局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生活实际中,也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一些基本理念[2]。

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
有的学者认为差序格局其实并不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结构特征,而是社会结构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中国社会是因为长期稳定,尤其近代以来与西方相比,社会结构的变化要落后一个时代,差序格局才更多的体现在社会结构中。

这一结构形成的原因在于:

1. 行动者有限的能力。根据同情与行为合宜性的判断,我们对他人幸福的关心呈现差序格局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有限能力,导致对他人福利的同情性理解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也就是自己熟悉的范围。

2. 互惠是人类交往的普遍原则。互惠是人们对他人幸福关心的重要依据,对他人幸福的关心,其实还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注。

3. 编织自己的安全网的需要。迫于社会支持与安全保障系统的需要,促使人们在小范围内相濡以沫,共同抵御风险,保障个人安全[3]。

影响
如果要将“差序格局”视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概念,那么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论者就主张,“差序格局”是用难以精确的比喻来进行描述的,在这里很难得到 “一 种严格的学术结论”[4]。费孝通在1997年时自己也曾经说过,“我回想到早年在《乡土中国》中用‘差序格局’来表达亲属关系的结构形态,意义并不十分明白。经过这次对话,遇到了文化有没有边界这个问题,我才进一步想到用‘场’的概念来补充‘差序格局’的意思[5]”。因为对差序格局的概念解读是通过两个形象化比喻和一个具体论述进行的,这确实给后来遵循实证主义传统和经验主义方*的学者运用这一概念模型解释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性质研究带来了一些不便[6]。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差序格局”所用的隐喻的方法,才使这一概念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和可供讨论、发展的空间[7]。另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差序格局”作为少有的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概念之一,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贡献。事实上,从提出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概念以其独特性和首创性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同和青睐,至今学术界仍在围绕着它的理论内涵、发展趋势不断开展讨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看法,丰富着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