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大学生的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1

银行贷款,就业保障,*支持,学生创业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2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长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长的扩招,由于三农问题的困扰和城市下岗问题的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如何进一步帮助优秀的贫困学生继续深造,为祖国的科研创新队伍增加输入新鲜的血液,也应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42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长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长的扩招,由于三农问题的困扰和城市下岗问题的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如何进一步帮助优秀的贫困学生继续深造,为祖国的科研创新队伍增加输入新鲜的血液,也应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校长划定贫困生的标准还没有定论。通常普遍地方高校长都采取这样标准界定:学校与当地居民最低伙食费标准以下(一般为月人均80—120元)。目前我国普遍地方高校长的贫困生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有些老少边穷地方所在地的高校长贫困生比例要略高于这个数。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5年8月,全国有贫困大学生405万人。这还不包括民办学校长,学校、分校以及高职高专,估计总数超过500万人。在一些中西部高校长,贫困生总数超过30%,特困生超过10%!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一名本科生每年至少要交纳6千元人民币左右的学费,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一年的花费在一万元左右。而对于普通研究生来讲,每年的学费(不含书本费)则从8000元到10000元不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当中还有相当一部是在本科时期已经申请了助学贷款的贫困生。
生活在贫困线上的这些大学生,一般生活都十分简朴,他们在衣、食、住等方面较之其他同学差距很大,处处显得窘迫,生活上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校的正常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难以和其他同学相比;而经济上的拮据也影响了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就业时又面临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困难。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过分的放在考虑如何顺利毕业上面,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在校长期间的学习精力及投入,而且打消了部分优秀学生想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有些人甚至害怕考研,因为生存的需要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对于研究生来讲,高额的学费如果再加上本科四年两万多元的贷款则更加重了他们以及各自家庭的经济压力。每年都有同学由于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选择了放弃继续攻读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也有部分同学凭着顽强的毅力一边打工一边进行深造,迫不得已的精力分散使他们的科研工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显然这些都会给科研创新工作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2005年起,**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每年帮助近60万大学生,与此同时,各高校采取多种渠道帮助贫困大学生,包括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减免缓交学费、勤工助学、奖学金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贫困大学生的窘境,但对于500万贫困生的庞大群体,学校在助方面仍还存在资金有限且头绪繁多、学生贫困程度不同难以平衡等问题。
这种因家庭贫困而影响子女正常成长的现象是社会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之一,解决不好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一、 继续完善银行贷款制度
国家银行助学贷款已经是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主要渠道。*、银行和高校继续加大国家银行助学贷款力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贫困生解决读书的最大一笔费用。银行更应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管理无担保贷款的经验,规范操作,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并肩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把大学生接受贷款的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信贷风险,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二、 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高校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
社会力量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引领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助学帮困的社会风尚与倡导捐资助学的方面力度不大,社会各方面对捐资助学的认识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很薄弱,无法从结构上和制度上根本斛决日益突出的贫困大学生问题。目前社会对贫困大学的捐款活动虽然不少,但往往很多处于分散,临时的状态,甚至有些有公益心和慈善心的企业和个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不完善,他们的捐助之心和善举无路可行。由于经常性的规范渠道没有建立起来,有些持续性的贫困生资助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所以我们建议以高校长为中心,设立常规性的资助大学生的系统性网络和长效机制,一方面在社会加强宣传,满足捐资助学者追求社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管理,科学配置,使用资金和资助资源,统筹组织引导相应的活动,使这个系统性的网络和长效机制建立应有的信誉体系,使社会捐赠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和效益。
三、 转变资助观念,引导企业和个人在高校长立专门面向勤奋好学的贫困生的奖学金或助学金
据了解,“以奖代赈”是世界通行的高校解困手段。我们呼吁,企业或个人在高校长设立助困奖学金和助学金,要转变资助观念,一定要测重于针对学习成绩好的,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贫困大学生,特别对一些自强不息,有着良好学习境界的大学生要更加大资助力度,解决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竞争,使扶贫帮困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它不仅能解决学习的经济困难,而且可以调动贫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雄心壮志,发挥助困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正向激励和导向的作,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对于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大力表彰。
企业和个人在助困时也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本着“扶贫、扶心、扶成长”的宗旨,在资助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生和生活,避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思想贫困甚至心理健康危机的“双困生”。
四、 建立多元化的助困体系,无辟捐资助学渠道,提升助困效益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奖、贷、助、学、免等助困体系或资助中心,除此以外,我们还建议进一步开辟捐资助学渠道,比如建立针对贫困生的医疗基金,企业针对贫困生设立勤工剑学岗位,并适当提高勤工助学的补贴,即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又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又可以为大学生就业解除后顾之忧。我们还积极倡导“一帮一”的助学模式,对口帮助贫困大学生。五、在税收*上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校贫困生的捐助
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大学生济困基金。对于企业捐助者,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例如50%)在税前列支;对于个人捐助者,可以根据捐助的数额,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50%)免除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六、 快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立法和规范的进程
例如,目前各个高校长对设立助学、奖学金的规定千差万别,有意设奖者很难弄清楚。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国际社会一直在倡导“教育机会平等”的观念。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我们建议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通过理想成长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长;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待人以诚,做事守信;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通过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应对的健康心理,锻炼强健体魄。对此,社会各界必须统一思想,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