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4:50
面深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
——评《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由靳辉明和谷源洋主编的《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两卷本著作(海南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大课题“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最鲜明的特点是从当代世界的实际出发,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与趋势,同时又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变革探讨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与前景,力求得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综观全书,作者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和阐述。
第一,关于当今时代的性质和主题。作者指出,当今时代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经过长期反复较量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现阶段的主题。这一主题与整个大时代的总体主题——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矛盾,因为前者只是后者在现阶段的实现形式。与战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时期相比,现在世界形势和格局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能不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途径和方式产生影响;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所揭示的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未改变,列宁揭示的反映现时代基本内涵和特征的世界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因而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大时代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虽然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同社会主义的竞争中还占优势,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它不能改变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第二,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该书探讨了战后科技进步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意识形态和民主制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与霸权主义的新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地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作了一次全方位、全景式的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论断。
第三,关于当今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该书着重论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动因及其影响,提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基本论断。作者认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其实质就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就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值。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真正意义上的包括技术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在内的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全球化中确立起来的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性统治。
第四,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作者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力量的对比,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合作经济、社会保障、职工参与管理、三大差别的逐步消失、美德的孕育等“新社会因素”,为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主义准备着日益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充分的社会历史条件;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其大力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无疑对社会主义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本质特征。作者强调,社会主义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在战后虽然对生产关系、分配方式和管理方法作了很大调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它造成的经济危机、*两极分化、过度消费、生态灾难等严重问题,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原理。该书还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居统治地位并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存,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辩证统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主旋律并与其他进步文化共存的社会,其经济、*和文化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主义。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具有一种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第六,关于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世纪性”理论课题。该书对经济落后国家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通过议会道路能否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防止政权得而复失、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如何相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相结合、*与经济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特别应注意的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势必要经历一个艰难、复杂和长期的奋斗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两难的选择,包含着贯彻始终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包含着许多必须认真对待的考验和风险,所以,需要*党的坚定正确的*领导,需要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长期艰苦奋斗,艰难创业。
第七,关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挑战。该书深刻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的发展进程、实质内涵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经济全球化与新科技*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提出,尽管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导出经济全球化,但二者终究是不能契合的;相反,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浪潮都给社会主义带来重大的契机,使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同样,构成战后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新科技*,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激烈竞争。社会主义国家既面临科技落后、应对新科技*迟缓而造成的困难和挑战,又具有发挥后发优势、吸收新科技*的先进成果、促进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八,关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地区与类型的现状与前景。该书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类型和主要力量进行了跟踪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苏东剧变的原因、性质和教训及剧变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和前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和政党的理论和*的调整;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以及它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指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奠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顶住了各种压力,排除了种种艰难险阻,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日益强大。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巩固,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与现实意义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与现实意义”,那么一个副标题呢,我想标这样一个,就是“对*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大家知道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我们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大家可以经常听到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话讲的当然是对的,但是我感觉还要补充一句话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又有它的理论优势。从马克思、列宁到*、*,这一代一代的发展的确有各自的理论优势,而且各自的理论优势有它的理论内容,后人都难以达到前人的成绩。那么就马克思本人来讲,他生前写过一系列的著作,其中部头最大的一部著作就是《资本论》。那么《资本论》如果加上它的手稿,大概有五六百万字。《资本论》这部著作理论上的贡献当然是很多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它就回答了一个问题,回答了人类从阶级社会向前发展,必然要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无阶级社会,就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甚至更多吧,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奴隶—封建—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作为阶级社会最发达的一个阶段,它向前发展到何处去,这个问题在马克思那个时代19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思想界很重大的、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很多其他学派也来研究如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古典经济学等,但是他们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惟独马克思的《资本论》科学地阐明了这样一个规律性。所以马克思一生的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回答了这样一个命题:从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会转化到无阶级的社会。而这个问题的回答,成为*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人总是要有信仰的,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对他的未来有一个追求。那么作为*党人的追求是什么,追求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么《资本论》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科学的理解。而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后来的人,后来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达到马克思他的成就高。后来的列宁、*包括*,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就是它的性,而这个问题的原生形态的回答我觉得是很伟大。所以作为我们搞社会科学的人,有机会读读《资本论》,了解一下它的思想,我觉得很有意义。那么这个《资本论》的著作这么庞大,规模很大,要通读它的原著多数人来讲是难以做到的。你象我过去在人民大学学习,后来在人民大学教书,多数的学生,除经济学专业外的人也好,都没有通读过它。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要了解它的思想,就有一个科学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呢就是抓它的思想精髓和联系实际的大思路。它的精髓是什么, 那么这个精髓和我们当代实际及联系实际的大的思路是什么,这是我们要着重关注的。所以今天我要讲这样一个题目。下面,我就想分三个部分来表达我的理解。
第一个部分:学习《资本论》的导言,就是对《资本论》这部著作的对象、方法和历史地位做一个简明的介绍。
导论我想着重讲这样三点。一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资本论》它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谓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雇佣劳动者和资本相结合的这样一种方式。生产方式中的侧重面又在研究生产关系。当然它不是孤立的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但重点研究生产关系。那么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回答的什么问题呢?就是回答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走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展那么最终它要向何处去。当然用马克思的话来讲,资本主义制度是必然要灭亡的。回答灭亡的必然性问题。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有些同志们会有这个问题,就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写。而那个时候欧洲的资本主义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十六世纪左右,到十九世纪还处在青年时期,就是它还在向前发展。既然这个制度还处在青年时期,那么他为什么把它必然灭亡作为一生研究的课题?有人说这个命题的确定太早了,这个制度还处在年轻时期。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这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比较完备的形成了。可是这个制度呢,当时很不成熟。机械化大生产刚刚代替手工劳动。作为资本主义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机械生产所提供的效率,怎么提供呢?那就是压榨劳动者血汗的办法,加快机器的运转来达到更大的活力。当时也没有社会保障,失业社会保障都没有,所以阶级矛盾当时在欧洲来讲就比较尖锐。工人*示威,甚至发动武装,例如法国的里昂工人发动武装。那么阶级斗争也就很尖锐。所以,制造商处在年轻时期从生命力来讲还很旺盛,但在一定历史意义上他很不成熟,使得社会矛盾非常尖锐。那么对工人起来进行斗争,而当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看法就是,资本主义是永世长存的,是永恒的制度,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他们认为什么叫资本,原始社会人的棍棒和石块就是资本,资本就是工具。你怎么能够反对资本,你反对资本就是反对人类本身。在资产经济经济学家看来,资本就是工具。资本符合人的本性,会永远存在。马克思作为工人阶级的理论家,必然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到底是与世长存的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他当时研究的一个主题。那么这个主题的确定从科学研究的方*来讲,也是能够成立的。因为对任何一个生命体的研究,要研究生命体未来的历史走向是什么,我可以在这个生命体中的任何一个始点来研究。比如一个小孩,作为皇帝的儿子来讲,他是太子,他是千岁,是不死的。一个生物学家说,人从生下来,最终也会走向死亡。这样一个命题的确定在生命体当中的任何一个始点都可以进行研究。并不是说人马上要死,而是最终要死,就要回答这个问题。当时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就是这样提法,得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有巨大的生命力,但最终要走向灭亡。这也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这就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确定,这是人们经常会提出来的。这个人刚生下来不久,你说他最终就要灭亡。可是当时资本主义制度是刚生下来不久,不久但其矛盾非常尖锐,尖锐得使被压迫阶级起来积极斗争。对这个斗争的评价资产阶级认为是没有道理的,那么马克思站出来说这个斗争是有道理的,它最终是要灭亡的。这是我要讲的导论中强调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资本论》研究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两个层次。(1)一个是研究的基本方*。研究社会科学要讲究一个基本的方*,这个基本的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具体到《资本论》的研究,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两条。一条就是,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很强调,不能有人为的因素。马克思陈述时,他说当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某些人看到了资本主义也有不少的弊病,失业、危机等等。想跳过去却跳不过去,那么封建社会的发展必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他很强调。像我们过去搞计划经济想跳过商品经济,回过头还要搞市场经济,因为商品经济是不可越过的阶段。这是他运用唯物辨证法研究经济时强调自然性。另外一点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强调要研究矛盾,矛盾的运动,研究内在的矛盾。他强调这样两点,他的基本方法就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2)方*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我们不太熟悉,就是研究经济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有一种特殊的方法——抽象法。因为经济问题是不能在实验室复制的,不可能复制的,只能采取观察分析,那么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来进行研究,抽象法。那么抽象法很复杂,我把它归结为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做从具体到抽象。所谓从具体到抽象,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理论必须从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来的最具体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出发。大家看到资本主义最普遍的现象是商品世界五花八门,那么就从这个现象开始。从具体到抽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对具体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以后得出若干抽象的概念,得出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比方说商品,商品事件有衣食住行、衣服鞋袜,五花八门,那么经过分析以后得出“商品”的概念,用商品来界定衣食住行,各有各的叫法。商品进一步剖析,商品有两个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又进一步得出概念。商品交换的发展又进一步进行理论剖析,又发现货币这一概念。商品要借助货币进行交换,那么货币又是一个体系,也有系统的概念,金属货币和纸币。货币进一步发展,可以成为赚钱的手段,变成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这就是说对复杂过程的研究要从具体出发,得出若干个抽象的概念。这是抽象法的第一点。第二条反过来,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第一阶段得到的若干抽象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组合为一个概念体系,从而达到对经济规律的科学的认识。像《资本论》从头到尾可以认为是一个经济概念体系:首先是商品这个体系中的概念,货币这个体系的概念,然后是资本这个系统的概念,那么资本又进一步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等等。这个概念的组合有一定的次序,就是把最简单的概念放在前面,比如把商品这个简单概念放前面,把比较复杂的具体的概念放在后面,就是从抽象到具体。
这个抽象法说起来很玄妙,其实我们从事经济调查和研究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要应用抽象法。比如说你从一个单位领到一个命题,就是要调查这个企业的亏损问题,最后要提出扭亏为盈的思路。首先要从具体到抽象。你进入这个厂房,观察工人的劳动*怎么样,设备的管理怎么样,资金的运转怎么样等问题,经过许多座谈会就形成概念的判断。那么亏损的主要原因呢?你又抓住其中最核心的概念,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问题,是领导班子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最后提出扭亏为盈的思路,关键要改革企业的*。你得出这个概念,但如果进行*改革,又要把它具体化,企业的劳动*怎么样,资金管理*怎么样,分配*怎么样等等。要从抽象到具体,从而得出一个很完整的报告。所以马克思的抽象法我们要是懂得了以后,对于进行经济调查和研究是一个基本功。这是第二点我要讲的研究方法,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的方*,一个是抽象法。
导言的最后要介绍和强调的是《资本论》这部著作的历史地位。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个历史地位在历史上有这样几句评论。一个是“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圣经”。这是当时欧洲工人运动在*示威中喊出的口号,因为它告诉了工人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正义性、有理性。这是一句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另外,还有人讲“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大家知道,至今为止,我们认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资本论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三个组成部分的一个结合点。它是以经济学为主,经济学中贯穿着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专门的哲学思想和著作并不多,但他的哲学的思想和应用是渗透在资本论当中的,所以资本论是充满哲学思想的,是哲学的一个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是经济学研究得出的*上的结论。所以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一个结合点,是一部百科全书。所以资本论问世以后,就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直到现在,虽然无产阶级运动出现了巨大的曲折,但是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世界上红火了半个多世纪,因为苏联的演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也是占领了一大片土地。后来经过了曲折,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又走向了振兴之路。可以说整个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是资本论的伟大真理的指导和指引。而且资本论不仅是*的指导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个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资本论当中学到了很多。比如说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党校当时出现巨大的争论。前几天有人上课说“包产到户”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后来又说,只有“包产到户”才能救中国。那么其中为什么出现这个争论?就是对于一种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决不能分离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清。当时校长*就建议大家回去看资本论。资本论从第一编到第三编对经济问题处处都提到了一种生产关系,一种所有制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同样可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但它的使用权可以交给农民。这就是资本论的应用。后来国有企业改革又遇到争论。国企改革都实行股份制,实际股份制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最佳分离。投资者拥有股票,股票是不能退换的,投资某一个企业拿到的是股票,资金已经投到企业了,不能收回来,你要收回只能在股市上买股票,能不能买出去是不一定的。所以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隔离层。同时所有者通过股票的买卖和股东大会的投票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制约,叫做“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保证了所有关系。所以我们的国有企业仍然可以坚持生产资料国有,但可以通过股份制实行有效分离,使我们的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在市场运行当中的有利武器。那么*将大力发展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也请教了资本论,它的第三卷阐述了理论基础。所以说,资本论的历史地位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百科全书,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书。有人说是它是理论保护,现在说它有些理论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像这次提到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当中有大量的内容。这是我要讲的第一部分,资本论是什么样的书,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及它的历史地位。所以资本论这部书是不能丢的,不能淡化。我们说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既要与时俱进,要学习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但每一代马克思主义都有它自己理论上的优势,老祖宗不能忘,老祖宗有他的优势。
第二部分:资本论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资本论这样一部几百万字的著作领会到一定深度很不容易。根据我们在*党校教学的体会,对于资本论的思想要抓住精髓,并且是高屋建瓴的,用很明晰的思想加以概括。我把它的思想精髓总结为八个大字,供大家参考:“一个主题,三层系列”。一个主题是指资本论的主题思想就是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解释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这是它的主题。了解资本论就要把握这个主题思想,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所谓“三大系列”,是指资本论在上述思想的论述过程中,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采取多层次的特殊和一般相结合的体系。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特殊和一般相比较,采取这样一个思路。就象我们分析一个人,张三的特点是什么,我们马上就说张三这个人怎么样,这是开门见山,是浅薄的。那么科学的研究是把张三采取多层次的一般和特殊比较。首先张三是男还是女,把他归为男人,男人一般是什么,他作为一个男人在一般中呈现出什么特殊性。男人很多,张三是教师还是工人呢,又出现教师的一般是什么,张三作为教师的特殊是什么。这就是一般和特殊结合。资本论就是采取这样的思路,所以在资本论论证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系列,既三个层次的规律性。
(1) 第一个层次就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就是人类社会生产有什么一般规律。
(2)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3) 第三个层次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所以我说,“一个主题,三层系列”就把资本论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屋建瓴地提炼出来了,可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复杂的问题简便化。
那么第二个部分呢,我们就先来讲主题。资本论的主题是解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对着个主题的理解如果要展开来讲,也是多层次的理论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将其要点抽出来,有五个支点,就是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构架可以简化为五大支点。
这五大支点归结为十个字,前两个字是“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是构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基础。这不难理解,要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就是论证资本主义是一个剥削的制度。剥削制度的产生有合理性,但最终必然要灭亡。要说明其剥削的实质,首先要认定价值财富创造的源泉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说起来简单但论证是复杂的。也有人提出多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小商品经济的特点。现在这个问题争论仍较大,这不搞清楚,就不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科学把握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要区别两种形态的财富:物质形态财富和社会形态财富。物质形态的财富是使用价值,财富的社会形态就是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着重研究价值财富。这和西方经济学不同,西方经济学的起点是使用价值财富。使用价值财富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至少是人类的具体劳动与任何一个具体要素就构成使用价值。马克思认为财富的价值要素的构成是一元的,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因为价值具有等值性。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如果多要素构成价值那你永远找不到它的共性。价值因为人的抽象劳动才具有了等值性。源泉要区别两个:一个是某种事物构成的源泉;另一个是创造性的源泉,具有唯一性。只有懂得价值,才能解释资本的本质,剥削的本质,才能解释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达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马克思的研究是要解释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要抓生产关系,而抓生产关系的一点就是回答价值的这个规律。马克思最终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形态的走向,不是研究特定社会经济的增长,是研究社会的根。所以基础就是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创造源泉是一个并不否定其他要素对价值量大小的形成有它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要把形成价值的创造源泉和物质条件的多样性辨证的理解。
第二个支点——一个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既然资本是一种剥削的工具和手段,那资本家要不要参加劳动呢?我们说资本家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