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08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6 月 23 日下午 5 时 10 分至 6 时 30 分,贡山县北部捧当乡、丙中洛乡突发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单点性强降雨,造成全县发生不同程度山洪泥石流灾害和风灾,丙中洛乡毕比里河、双拉河以及捧当乡龙坡河、格咱河暴发不同程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和风灾致使全县 11035 人受灾,民房受损 250 户 500 间 (冲毁42 户168 间民房),直接经济损失约 1250 万元; 农业受灾严重,玉米受灾 2396 亩,草果受灾 1450 亩,大小牲畜死亡 1200 多头 (只),圈舍倒塌或冲毁 125 间,直接经济损失5 万元; 冲毁路基 (面)300m,净跨 30m、高 9m的石拱桥 1 座,桥涵 3 座,挡墙1. 8 万 m3,公路沿线塌方 83 处,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 2500 万元; 毁坏毕比里、龙坡、格咱等农田水利工程 5. 6km,冲毁毕比里河道防护堤及 14. 5km 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 480 万元; 电网、通讯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 127 万元。双拉河电站和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万元。共计经济损失达 4482 万元。由于健全的预警预报群和测群防体系,组织有力,疏散及时,没有人员伤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76 户、1059 人,其中重灾户 42 户、147 人。
此次灾害主要是由6 月23 日下午6 点30 分暴发的毕比里河特大型山洪泥石流所致。据现场踏勘,本次泥石流沟口堆积扇长度约400m,最大宽度约130m,堆积方量约11 万 m3。据泥石流情况调查,确定本次泥石流为粘性泥石流。泥石流流体无结构性,呈无分选泥砾混杂堆积,流体较稠,托浮力大,流域泥浆残留不明显,沟口堆积物呈扇状。从沟口堆积扇调查发现,浆体与石块掺混较好,非浆体部分的粗颗粒物质由块石、砾石、树木及砂等固体物质组成,估计泥石流重度约 19kN/m3,流量600m3/s。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接到灾情报告后,贡山县国土资源局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仔细查看灾情,随即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并成立国土资源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
(1)灾害排查组,负责对灾害点存在的地质隐患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做到有检查,有记录,并及时逐级上报;
(2)专家调查组,邀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赶赴灾区进行灾害应急调查,并负责防治工作技术指导,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方案、灾害现场勘查及抢险方案的编制,危险区、影响区、避让区的划定,监测点的设立建议,灾害成因认定,灾害的调查与评价,最后形成灾情调查报告。
(3)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救灾车辆等应急工具及抢险物资的筹措和调配,抢险救灾工作组和省厅专家组人员的生活保障等工作。
图 1 泥石流堆积区及对岸小滑坡
图 2 泥石流冲毁房屋及淤没耕地
(4)隐患监测组,负责在灾害点上游危险区域设立监测点,会同气象、水利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制定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负责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5)信息材料组,认真执行灾情速报、值班等制度,及时收集和组织有关地质灾害信息和抢险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将灾情向上级部门报告。做到上传下达,信息畅通。
灾害发生后,贡山县委、县*迅速成立了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官兵、*干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电力、通讯、饮用水等得到保障。灾区群众情绪稳定、人心安定、生活有序,社会稳定。
图 3 抢险保通施工现场
3 经验与启示
本次泥石流灾害规模大,灾情严重,但预警及时、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强、组织撤离有序,未造*员死亡,是一次值得总结与表彰的应急避险案例。此次应急避险成功主要得益于:
一是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排查和防治工作。贡山县国土资源局在汛前地质灾害排查和规划调查工作中向群众发放了 “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 “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确定了监测责任人,明确了预警预报措施、信号,紧急避险线路。
二是努力健全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本次泥石流暴发时群众发现并立即打来电话报警,村组群众接到报警后随即奔跑呼叫,短短 5 分钟,灾害范围内的群众全部撤离到两侧安全地带。泥石流发生时,共安全转移农户 376 户 1059 人。实践证明,群测群防体系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重要法宝。
三是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教育。贡山县国土资源局多次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预报防范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这表明,只有依靠和发动群众,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庄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