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44
造山带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在造山带内发育有一系列小的断陷型山间盆地,有的已被证实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例如襄樊盆地的泌阳凹陷就是公认的“小而肥”含油气盆地)。中国造山带内断陷型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印支期和前印支期褶皱带内以及喜马拉雅期褶皱带内,如分布在天山内部与印支期和前印支期褶皱带有关的中、下侏罗统(J1-2)小型含煤盆地(焉耆、伊犁),分布在三江褶皱带(印支期—喜马拉雅期褶皱带)内百余个小型含煤盆地(保山、景谷)。这些含煤盆地面积不大,含煤盆地发展演化与造山带的发展演化息息相关,并多与基底断裂活动有关,地形高差大,含煤岩系以粗碎屑为主,岩性变化大;煤层虽厚度较大,但极不稳定,加之保存条件欠佳,煤成气前景相对较差。但在焉耆和三塘湖盆地已获多个煤成油气田,在云南保山、景谷地区有小型生物煤成气(油)田,表明也不可忽视该类型含煤盆地的煤成气前景。
焉耆盆地是南天山的一个山间断陷型盆地,横跨于塔里木古老结晶基底和天山海西褶皱基底之上,沉积盖层由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陆相含煤建造以及新生界陆相碎屑岩建造组成,盆地面积13000km2。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厚1300~2000余m,地层及沉积环境可与准噶尔盆地南部及库车坳陷对比。勘探证实八道湾组为主要烃源岩,三工河组为主要储层,形成八道湾组及三工河-西山窑组两个生储盖组合。新近纪中新世以来,由于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事件的影响,天山地区发生剧烈陆内造山作用,形成现今所见的盆山构造格局(郭令智等,1992),盆地两侧的对冲构造使焉耆盆地在中新世后发生快速构造沉降,侏罗纪含煤岩系有机质进入成熟期,由于其上巨厚的新生代红色碎屑岩为区域盖层,侏罗系煤成油气得以保存,发现了4个含油气区块和宝浪、本布图油田(图8-30),获石油地质储量>4000×104t。最近,在盆地南侧逆冲构造带所钻的城2井,在井深2216m钻穿古生代花岗岩后进入侏罗系西山窑组,见41层荧光显示,表明在复杂推覆带内也具有一定的煤成气(油)的勘探前景。
图8-30 焉耆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油田分布图
伊犁含煤盆地是天山中另一个较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主体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在中国境内,为盆地的东部,主体位于伊犁河谷,形成于中三叠世,持续到中侏罗世末(图8-31)。侏罗系水西沟群为含煤岩系,主要沉积环境为河流体系与湖泊三角洲体系,含煤岩系厚度较大,煤层发育,煤层总数在50层以上,煤层总厚达120m,有的单层厚达34m,含煤系数极高。但中侏罗世末,盆地升起遭受剥蚀,含煤岩系的保存条件远较焉耆盆地差。
云南西部不仅是印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也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最活跃地带之一,新生代小型-微型残留盆地多达258个,其中151个盆地已证实为含煤盆地(毛节华、许惠龙等,1998)。其中,面积大于50km2的有61个,累计面积达10741km2,预测煤成生物气资源量为9737.6×108m3。截至2010年,已证实有油气显示的盆地共有16个,获工业气流盆地4个(陆良、保山、杨林和曲靖盆地),获工业油流盆地1个(景谷盆地),发生天然气流的盆地2个(昆明、越州),其中的陆良、保山、杨林和曲靖、景谷盆地都是以含煤岩系为主要源岩,因此,云南新生界众多小型残留含煤盆地也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图8-31 伊犁盆地(中国部分)早—中侏罗世沉积古地理略图
(据张泓,1996)
1—冲积扇区;2—河流相区;3—湖泊相区;4—剥蚀区;5—后期隆起区;6—物源供给方向
这些含煤盆地,因处于不同构造部位,受力机制不同,基底性质的差异,以具有断陷特征和走滑特征的含煤盆地沉积厚度较大,煤成气前景相对较好。位于三江褶皱系中段的景谷盆地,是一个具走滑挤压特征不对称和发育在强烈隆升带中的新近纪微型山间断陷盆地(图8-32),盆地残留面积仅88km2,发现了大牛圈油田。大牛圈油田含油面积仅1.84km2,但油层最大厚度达十余米,地质储量41×104t,储量丰度高达22.28×104t/km2。据地化资料,油气源于新近纪陆相含煤岩系,含煤沉积厚2400m,中新统三号沟组为主要源岩,累计最大厚度为1016m,泥岩中的有机碳(平均)1.8%,总烃含量高达28000×10-6,但演化程度低,为未熟—低熟煤成油气。
图8-32 景谷盆地构造单元及大牛圈油田位置图
(据王大锐、张抗,2003)
Ⅰ—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Ⅱ—三江褶皱系;Ⅲ—扬子地台
曲靖盆地也是小型残留陆相新生代箕状断陷盆地,主要目的层茨营组(N2c)为一套河湖相含煤沉积,主要由泥岩(黏土岩)、粉砂质泥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夹多层褐煤,茨营组既为源岩,也是主要储层,所发现的生物气藏是以含煤岩系为主要源岩,储层就位于茨营组含煤岩系三段(N2C3)的底部。
上例说明,活跃的喜马拉雅运动,在中国西部造山带内部或缝合线附近发育有一系列以古近纪—第四纪的小型、超小型山间断陷型盆地。虽然这些盆地发育的时间短,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剥蚀,不具有油气大量生成演化和聚集的地质条件,油气资源在中国油气储量上所占的份额很小,但其中的一些盆地有厚度较大的含煤沉积,也有一定的保存条件,是中国的一种类型独特的含煤盆地,具有一定的煤成气勘探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