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5
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5
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出自: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6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7
曹操去世,继承人在曹丕,曹植中产生,曹丕最终继承了曹操的基业,对于这个自己曾经的对手,自然要百般难。曹家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都是建安时期的大诗人,曹丕知道曹植平素有文采,叫他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不然身首异处。曹植也确实不负一身才学,发挥急智,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化解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