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3:18
出自春秋末期曾子《大学》,原文选段: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白话译文:
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
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
扩展资料
背景出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想内容:
思想*教育类似的概念的出现及精确概念的出现历史并不久远,但思想*教育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随着阶级统治的出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教育产生并发展。这种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其经典著作中凸显出来,《大学》就是一部古代思想*教育的理论著作。
本文从思想*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主要措施、主要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的思想*教育思想进行简要概述。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3:19
一、“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出自《大学》。意思是——
厌恶上级对待下属(我)的态度,(我)就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厌恶下属对待上级(我)的行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样的行为方式事奉我的上司。
二、附部分原文如下: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朱熹集注】:
恶、先,并去声。此覆解上文?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
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
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三、关于《大学》:
《大学 / 作者: 朱熹》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作者/朱熹,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 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 / 作者: 朱熹》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 朱熹 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3:19
《大学》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朱熹集注:恶、先,并去声。此覆解上文?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释义:厌恶上级对待下属(我)的态度,(我)就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厌恶下属对待上级(我)的行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样的行为方式事奉我的上司;厌恶前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对我后面的人做那些事情;厌恶后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要对前人做那些事;厌恶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厌恶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要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3:20
《大学》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朱熹集注:恶、先,并去声。此覆解上文?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