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3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3:04
“泰斗”---泰山和北斗的综合称呼。泰山,我国五岳名山之首。北斗,即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恒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一种长柄的勺),且终年见于北天极,故称为北斗。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或事业的成就方面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马三立之所以被成为“泰斗”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是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他的父亲是马德禄,师傅是周德山人称“周*”。 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诸多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于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马三立的相声,可称得上是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终带着赏心悦目的松弛感。至于马三立那变幻莫测、出奇制胜的想象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马三立的相声,从文学脚本看,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情节和人物于是成为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马三立的相声说表因着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的具体与延展,而在思维上属于归纳式的升华与浸染。从而导引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审美姿态: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是“自嘲”式的;在艺术的展示手法上,马老体现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刻;在思想展示的类型上,他通俗而质朴;在风格的价值回归上,马老以相声艺术的传统精神演绎着无处不在的平民心态与生活风情,长于写实。
天津的文化氛围和长期的撂地演出生涯,以及深厚的艺术渊源,使得马三立不仅基本功扎实,传统艺术的修养深厚,而且极熟悉天津的市民生活,懂得老百姓的日常心理,又了解天津观众的欣赏习惯,所以,他的艺术被视为平民的或市民的,平易的或朴素的,是典型的“平民艺术家”表演的天津地方风味浓郁的“津门相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3:04
因为马三立将相声带到了大家的面前,他曾多次在春晚上表演相声节目,而且写了很多经典的相声段子,至今也有人将他的段子重新拿出来表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3:05
第一,声望。马三立一辈子在天津说相声,很多天津人都是听着马三立的相声成长起来了,所以天津人一提起马三立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近乎所有的天津人看到马三立都会尊称一句“马三爷”,这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人气和威望!
第二,辈分。侯宝林在相声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他并不被成为泰斗,而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师从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父亲是马德禄,所以马三立的辈分要比侯宝林高出了一个辈分,属于寿字辈,在相声这么严格的长幼有序的制度里,马三立能称为相声泰斗而侯宝林不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3:05
马三爷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初中毕业之后由于家境困难,辍学学习相声。12岁跟随父亲马德禄学习相声(相声八德),十六岁拜师周德山(他师爷是“穷不怕”朱绍文),艺名周*学艺。建国后,努力创作新作品,常以第一人称我,作为表现形式。
那为什么马三立被称为相声泰斗呢?
第一是师承,第二是辈分,第三是艺术造诣。
师承不用多说,刚介绍过,辈分也不用多说,照片上你们就能看得出来。
左一 刘文亨 中 侯宝林 右 杨少华 坐着的是马三立,侯宝林尊一声马三立师叔。
艺术造诣。
马三立的相声表演则亲切质朴,是相声艺术的集大成者,更弘扬和继承了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马三爷的相声,当时听完乐了,过后你再仔细琢磨滋味,还是会忍俊不禁。
这样的艺术造诣尊一声相声泰斗确实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