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8:04
四月初八吃乌米饭,是传统是风俗。
相传古时候目莲的母亲遭遇牢狱之灾,目莲每天去送饭,但是每每被牢头狱霸和饿鬼抢食,目莲母亲日渐憔悴。目莲是个孝子,为这事伤心哭泣,遇一神仙指点,采了草头捣碎出汁,把大米浸泡染成黑色,烧出了一锅黑色的米饭,闻之清香扑鼻,目莲一尝很好吃。
于是每日送乌黑的米饭到监牢里去,牢头狱霸都怕有毒不敢吃,也就没人抢食,目莲母亲每日吃了乌米饭居然觉得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也强健起来,顺利度过了牢狱之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大孝子目莲,把每年的四月初八定为吃乌饭的日子。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22
乌饭节 畲族乌饭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受畲民影响,浙西南山区衢州、丽水等局部地区也有吃乌饭习俗,而时间则通常是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 乌米饭来历
说起乌饭节,人们便会想起目莲救母的民间故事。目莲的母亲因故被阎王打入十八层地狱。出于对母亲的孝敬,叩求到地藏王所赐能打开地狱之门的如意杖,给母亲送饭。目莲每次送给母亲的白米饭,都被看守地狱的恶鬼抢去吃了,母亲经常挨饿。为了不让母亲饿肚子,目莲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发现—种汁液发乌的树叶,清香生津,提神开胃,因其煮成的糯米饭,虽然颜色发黑,却十分可口。目莲煮成乌饭,送往狱中,恶鬼见饭乌黑,不敢吃,只好给目莲妈吃。从此,目莲的母亲就不再饿肚子了。目莲为使母亲摆脱地狱之苦,一心向佛,苦心修练,终于感动了佛祖,使母亲得以复活。目莲终于和母亲重新团聚。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被目莲救母亲的孝心和事迹所感动。也出于对各家逝去的亲人不受饥饿折磨之苦的美好心愿,便在目莲第一次为母送饭的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佛诞日)煮吃乌饭。这种习俗至今在当涂县部分乡村仍有沿袭。
=================================================================== 黑饭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侗家的“黑饭节”。每年到这一天,聚居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毗连地带的侗族、苗族人家都要做香喷喷的黑糯米饭,从坛里取出酸鱼酸肉,从火堂上取下烘得金黄的腊肉,备上家酿糯米酒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侗家黑米饭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初六、初七从山上采来当地人称做“杨桐”树的嫩叶以及枫树嫩叶用水洗净,然后用碓臼捣烂泡在一大桶井水中,一夜工夫,这桶水就变成墨黑。然后再用纱布滤去杂质后,将糯米倒入如墨的汁液中浸泡,待糯米泡胀且变得乌黑发亮后,用筲箕将泡染好的糯米沥干上甑蒸熟,喷香的黑米饭便做成了。侗家的糯米黑饭,用现代的话来讲可是地道的“绿色食品”。
黑饭节来历于一则传统故事。传说北宋名将杨文广被奸臣所害投入狱中。他妹妹每天送进牢里的饭菜都被狱卒抢吃了。她想了个办法,上山找来草药杨桐叶捣出黑汁泡糯米蒸熟送入牢中。狱卒看到这一篮黑饭,以为很脏,再也不抢吃了。兄妹约定四月初八那天劫狱,由于天天吃糯米,杨文广浑身是劲,他挣脱了锁链,把监牢的门打开,其他被关押的人也全逃了出来,妹妹带领寨里的人也前来接应,打败了敌人。之后,杨文广奋战疆场,洗脱了罪名。杨姓人家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做黑米饭,杀鸡宰鸭,取出腌制的酸鱼酸肉,喝酒唱歌,以示庆祝。
有的地方将“四月八”称做杨家节,民间流传,说是吃了杨家的黑饭便会力气倍增,于是很多人到这天就特地到杨家讨点黑饭给自家的孩儿吃,祈求孩子能更加健壮。
黑糯米饭油光透亮,清香中蕴含一股淡淡的草药味,风味很是独特,很是诱人。杨桐叶还是一味草药,还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脾补肾的功效。============================================================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侗家的“黑饭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57
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