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2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立平心静气,观察万物,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冷漠的名利、宠幸、耻辱的心态,能够达到伟大的目标。
“万物静观皆自得”出自——程颢《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白话译文:
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
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
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
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
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
富贵不惑贫贱亦是安乐,
男人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白话译文作者:包和平。出自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秋日偶成》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扩展资料: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
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日偶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诫子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3
意思:放平心态,沉静仔细的观察万物,会发现世间万物充满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出处: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偶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扩展资料:
《秋日偶成》这首诗是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谪回到洛阳后所作的。作为一名道德修养已经达到很高境界的理学家,作者所思考的并不是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他的安闲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以及对天道至理的准确把握。换言之,即安闲是果,得道是因。这首诗即是体现这一心态的作品。
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诗的首联从日常起居入手,写贬官后闲适生活,其余三联均围绕说理展开,中间二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自然观,尾联则是作者的人生观,这些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理学知天命、乐大道的通达态度。这首诗注重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日偶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2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立平心静气,观察万物,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冷漠的名利、宠幸、耻辱的心态,能够达到伟大的目标。
“万物静观皆自得”出自——程颢《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白话译文:
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
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
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
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
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
富贵不惑贫贱亦是安乐,
男人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白话译文作者:包和平。出自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秋日偶成》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扩展资料: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
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日偶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诫子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3
放平心态、沉静仔细的观察万物,会发现世间万物充满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出处:
一、
程颢《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①,睡觉②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③皆自得④,四时⑤佳兴与人同。
道通⑥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中。
富贵不淫⑦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⑧。
①从容:不慌不忙。
②觉:醒。
③静观:仔细观察。
④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⑤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⑥通:通达
⑦淫:放纵。
⑧豪雄:英雄。[
译文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二、
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4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多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诸葛亮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此静气。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5
我粗略得想、应是
无论何时何地凡事应该尽可能做到心胸坦荡荡
凡是做下一件事也能做到扪心自问
试围绕着静、冥想 、应能得到其所属精华
做真实得自已,做一个一尘不染得自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3
意思:放平心态,沉静仔细的观察万物,会发现世间万物充满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出处: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偶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闲暇之时事事皆能从容,睡觉醒来东窗日照霞红。冷静观察万物都有自得,四季兴致感受与人相同。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扩展资料:
《秋日偶成》这首诗是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被贬谪回到洛阳后所作的。作为一名道德修养已经达到很高境界的理学家,作者所思考的并不是个人的得失与荣辱。他的安闲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以及对天道至理的准确把握。换言之,即安闲是果,得道是因。这首诗即是体现这一心态的作品。
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诗的首联从日常起居入手,写贬官后闲适生活,其余三联均围绕说理展开,中间二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自然观,尾联则是作者的人生观,这些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理学知天命、乐大道的通达态度。这首诗注重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日偶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3
放平心态、沉静仔细的观察万物,会发现世间万物充满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出处:
一、
程颢《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①,睡觉②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③皆自得④,四时⑤佳兴与人同。
道通⑥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中。
富贵不淫⑦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⑧。
①从容:不慌不忙。
②觉:醒。
③静观:仔细观察。
④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⑤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⑥通:通达
⑦淫:放纵。
⑧豪雄:英雄。[
译文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二、
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4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多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诸葛亮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此静气。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25
我粗略得想、应是
无论何时何地凡事应该尽可能做到心胸坦荡荡
凡是做下一件事也能做到扪心自问
试围绕着静、冥想 、应能得到其所属精华
做真实得自已,做一个一尘不染得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