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26
阅读财经新闻,是每位金融从业者应该履行的每日仪式,最佳状态是中毒,习惯使然,深入骨髓,一日不读,内心空虚。但真正能够坚持的人是少之又少,大多像“新年愿望”,第一周打鸡血一样的励志,突然就被圣诞小麋鹿给拐走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下面介绍我的阅读方法,一方面是方*,另外一方面是启发大家如何不被圣诞小麋鹿给拐走。
首先,使用杠杆读书法
要注意使用“80/20”原则,在你阅读的100篇新闻中,真正有用的不超过20篇。假设你一天的阅读量是10,那么有用的可能就只有两篇,太可怜了。因此量上不去,吸收就是瞎扯,提高只是幻想。
况且新闻的性质决定了它不需要细嚼慢咽,这和阅读教科书完全不同:新闻需要的是速读而非精读;教科书正好相反。而速度正是提高阅读量的关键。
除了新闻,杠杆读书法也适用于阅读畅销书。不同于教材和名著,我们阅读畅销书摄取的不过是作者最新见解,以把握最新商业趋势,因此完全不需要字斟句酌。同样“80/20”原则适用于畅销书,80%的关键知识也就在20%的篇幅。很多人看一本商业畅销书都需要一个月,翻来翻去还只是开头的前几章,我只能说,快去升级方*,脱离阅读的石器时代吧。
其次,注意合纵连横
要阅读不同媒体对于同一财经话题的报道。同一时间,看了几篇报道后,核心内容便跃然纸上。这和第一条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阅读速度上去了,阅读量才能上去。试想,别人阅读一篇新闻需要5分钟,而你只需要2分钟,那么10分钟内别人只能读完国内媒体报道,而你却可以国内、海外5篇报道一网打尽。
同时要注重举一反三,把不同维度的新闻联系在一起。不同国家的媒体,报道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面对同一热门财经话题,各国媒体都会从不同角度去报道。先阅读国内媒体报道,了解大概来龙去脉;接着打开《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既能学英语,又能提升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
再者,要学会做笔记
很多人以为反正读新闻也是速读,追求速度,为啥还要做笔记。岂不知囫囵吞枣带来的不只是消化不良,还会消减你对食物的品鉴能力。其实碎片化的时间中更容易沉淀感悟和灵感。在速读新闻的过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点,随手记录下来,或者随口录下来,日积月累,这就是你的知识库和素材库,看似不起眼,其实对于搭建有广度的知识框架大有裨益。
至于记笔记的软件,印象笔记Evernote就不用说了,“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把它当做你的“第二大脑”,把有用的新闻和摘要推送到印象笔记,很方便。微软的Onenote也可以考虑,但在手机APP端和跨平台协同性上,Evernote完爆OneNote;OneNote胜在加上手写笔的乱涂乱画。日常看似繁琐的记录,知识库和素材库在慢慢的丰盈,在日后某一天,你一定用的上它。
还有一点, 多应用
学以致用,输入是为了输出。速读一定要和精读相结合,拿起曼昆的经济学也好,捡起米什金的金融学也好,拾起罗斯的公司理财也好,摸起博迪的投资学,或者搬起CFA的砖头,你会发现,教材上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识,在新闻中世界中,纷纷跃然纸上。而这会激发你内心小小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之后,阅读新闻的动力也更大,这是一种正向激励,最终会形成良性循环,带你进入更广阔的金融世界。
最后一点, 如何不被小麋鹿拐走?
其实吧,生物的应激性决定了人类在强迫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大脑和身体之间会产生天然的矛盾。生物的应激性是天然排斥自虐的。因此当你在路漫漫的上下求索时,突然出现的圣诞小麋鹿会轻而易举的把你拐走。
解决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太严肃。“Why so serious”?
在《黑暗骑士》中,小丑的光芒盖过蝙蝠侠,反派大人物的巅峰不过如此。小丑“Why so Serious”的讽刺,其实不过苦口婆心的教导世间俗人,直面真实的人性,追随真实的内心。
如果你把财经新闻阅读看的太阳春白雪,看的太高大上,时间长了必然会产生天然的排斥反应。松松弦、降降预期,反而让你更接近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26
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可能只靠技巧不注重实际,所以阅读财经新闻对于金融行业从业者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27
首先,阅读财经新闻有利于金融从业者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其次,阅读财经新闻时可以和大家在评论区互动发表看法,有利于增加知识储备;最后,阅读财经新闻还能帮助配置个人资产,更好的理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27
阅读财经新闻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经济以及经济变化,更好的进行投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28
我认为确实是的,因为看市场消息必须要从这些新闻着手,有助于自己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