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到底是四川人还是山西人?她出生在利州今是那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00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2 22:31

武则天并不是四川人,而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武氏的本名没有被记载下来,今有人推测为武元华。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9:39

武则天是山西人,出生在利州(今四川广元),祖籍在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所以说是山西人。

武则天为唐朝功臣武士彟(yuē)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zhuo)。

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

扩展资料: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因执掌君权因而得到正史追认的女性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在称帝前30余年参政执政的*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10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世、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才能和*家气魄。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

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 末农民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地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 展的趋势。

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辽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 (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公元 692年)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

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 《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

以及《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 轮集》等著述。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武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扰,武 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公元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 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 给”。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5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 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 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 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0:57

武则天是哪里人存在争议,利州是今四川广元。

武则天的出生年份、地点、本名,史书均无明确记载。《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的逝世时年龄亦不相同,分别反推出的年份是622年、623年、624年。后人关于她出生地的推断亦不相同,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山西并州文水。

2、利州(治在今四川广元境)

其父武士彟曾任利州都督,但此说最大的疑问是武士彟到利州都督任上最早在贞观二年,即628年。因此又有说法认为武则天出生在贞观二年(628年)。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但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提及的哪个年龄,至少有一点能够确定:武则天出生时,他的父亲在**任职。

扩展资料: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随着中宗的羽翼渐丰,武则天又未雨绸缪地将他废为庐陵王,改由四子李旦继位,也就是唐睿宗。

李唐宗室所残存的势力十分清楚他们将要面临的灭顶之灾,韩王李元嘉、琅邪王李冲、越王李员先后起兵。

然而,得益于武则天多年来的文治武功,这一时期唐王朝武力强盛,人心安稳,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为一家一姓的改弦易辙而疲于奔命。

武则天的兵马一到,李氏诸王的军队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武则天便将李氏诸王的叛乱*下去。

不久,朝中百官、远近百姓和道士僧人组队向武则天再次*,人数达到六万之多。武则天只得“顺应*”,于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改唐为周,在洛阳即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从才人到女皇,武则天的功过一言难尽。无论是缜密算计的智慧还是不择手段的残暴,无论是鞠躬尽瘁的统治还是血腥至极的*,武则天总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也许,身后的一块无字碑,便是对她此生最恰当的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一代女皇”武则天艰难上位史:功过一言难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2:31

武则天是山西人,她出生在并州不是利州,是今天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她本人出生是四川省广元市上西坝人,她的父辈是山西文水县人,当年她的父亲拯任广元府尹原广元叫益洲府尹,相当现在*之职,她的母亲未考正,可能是山西文水人,任州府几年才生武则天。

当时袁天罡在广元算命,有一天中午天空涂然降下五彩祥云相似莲花五艳六色落入上西坝,经他走访出生的门户得知…?将来此地要出一位显赫贵人。事隔三年后又去广元算命武夫人领男孩打伴出算…天罡说如此孩似女孩贵不可言,有帝王之像,如似男孩就平常一搬啊。这翻活武低氏牢记在心。

武则天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扩展资料

武则天名人评价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翦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中国通史纲要》)

崔瑞德: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

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23

武则天是山西人,她出生在并州不是利州,是今天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文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西依吕梁山,东临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县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

扩展资料: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则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2:31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zhào”),这个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