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36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4 16:18
钟玲在练太极
在第三届东亚武术交流大会暨国际武术文化传播大使命名表彰大会上,广西玉林市霍氏八极拳传人钟玲获得四项个人比赛第一名、一项团体赛第一名,并荣获国际武术文化传播大使称号。近日,记者采访了钟玲,了解到她与太极拳40载的情缘。
童年结缘武术,十几岁已有学生上千说起与武术结缘,钟玲笑称这是一个“意外”。1973年,13岁的钟玲考入当时的文艺体育班学文艺。后来由于要成立一个武术队,钟玲被选中学习武术,并担任武术队队长。才13岁的钟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武术,只是埋头跟着老师习武。回忆起那段时光,钟玲依然记忆犹新。在武术队的日子里,钟玲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南拳北腿、刀棍剑、太极拳、八卦掌……慢慢地,钟玲爱上了武术。也许年少的她没有想到,未来的日子,她与此将不可分割。当时,作为玉林唯一一支武术队,他们有一个任务——在青少年中普及武术。十多岁的钟玲和队员们,到玉林各个高中办武术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学生学习。“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就已经有上千名学生了。”钟玲乐呵呵地回忆着那段难忘的青春时光。太极拳改变了她的人生从文艺体育班毕业后,钟玲参加了工作,虽然工作与武术没有关联,但是她对武术的热爱一直没有变。钟玲说,她还经常代表单位到各地演出,她的表演总是能收获一遍又一遍的掌声。2000年,钟玲开始注重练习太极,尤其是对陈式太极拳情有独钟。为练好太极,钟玲专门去深圳拜见了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会荣誉会长李雨樵老先生,得李老先生言传身教,钟玲先后练习了陈式74拳、56竞赛套路、陈式太极扇、陈式太极剑等。2010年,她又到南宁向中国中青年太极拳名家李国强学习杨式、陈式太极剑。得到众多名家指点,钟玲技艺大有进步。闲暇时,钟玲经常到公园练习武术,打打太极拳。有一次,钟玲在南湖边上打太极拳,引起了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刘玉萍的注意,并推荐她参加首届全国中华武术名师拳展示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让钟玲拿到人生中第一块金牌,也令其倍受鼓舞。同时,钟玲得以拜中国十大名师霍文学为师,成为霍式八极拳传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钟玲在比赛中一举夺得霍式八极拳的冠军。令业界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拿下霍式八极拳冠军的人,练习霍式八极拳仅仅一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22:17
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上,既有内功*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
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二、*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练指力的金刚指*,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球*,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挎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七、霍氏八极拳的习练内容
1、主要拳术套路: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极劈挂掌等。
2、徒手训练主要内容: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极散手
3、内功*主要内容: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等。
4、主要器械套路:
六合大*、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5、辅助练功方法: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6、器械练习:
督大杆子、滑大杆子、对扎大*、大*套、对劈刀、对劈剑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22:18
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上,既有内功*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
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二、*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练指力的金刚指*,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球*,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挎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
六合大*、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22:18
霍家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源于河南省南阳市的霍山镇。这种武术的特点是快、狠、准,融合了拳法、腿法、器械、太极等多种技击手段。据传,霍家拳起源于清代末期的清朝时期。以下是一些关于霍家拳的:1.《霍家拳典》:这是霍家拳的经典之一,详细介绍了霍家拳的起源、发展、传承和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2.《中国少数民族武术》: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武术,其中也有关于霍家拳的介绍。3. 《霍家拳百科全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霍家拳的百科全书,介绍了霍家拳的历史、传承、技术特点、套路、器械等方面的内容。4.网络上的一些视频和教学,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武术网站等途径获取。在使用这些时要注意,最好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学习。以上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霍家拳,但最好还是要在专业的武术学校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22:19
周杰伦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