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和尽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1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04

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汉族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国画:桐荫乞巧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夜间妇女们成群结队、燃烛斋供的情景。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尽”,多音字,为“尽”和“尽”的简化字,尽的俗字。有两个读音,jìn和 jǐn。可做动词,副词和介词。



【尽】jìn(尽)

①完,完毕(动词)也叫完蛋:弹尽粮绝|苦尽甘来|取之不尽。

②死亡(动词):自尽|同归于尽。

③达到极限(动词):尽头|尽善尽美。

④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动词):尽心尽力。

⑥统括某个范围的全部,相当于“都”(副词):留下来的尽是老弱病残|身上尽是灰。

⑦限定于某个范围内,相当于“光”、“单”(副词):干活尽偷懒|尽说好听的|尽做表面文章。

【尽】 jǐn(尽)

①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介词):尽着这块布裁。

②把某些人或事物的顺序放在最先(介词):先尽着孩子吃。

③最大限度的(副词):尽快解决|尽早拿出方案。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伸牍尽雪其冤。”

④〈方言〉一个劲地,反复地,长时间地(副词):王*一开会就尽讲|他一件衣服尽穿|这口井的水尽抽都抽不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04

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尽:完。此句意思就是几万条红丝线都穿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04

乞巧是指我国妇女在农历七月七这一天向天祈祷的传统活动
尽:这里有完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05

乞巧:相见,尽: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3:06

乞巧:乞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