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张继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2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3

张继定不就是俺老师嘛,浙江师范大学的,至于那本书,找不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4

元好问(3)
雁门道中书所见(4)论诗三十首池塘春草谢家春(6)
关汉卿一(8)
窦娥冤(9)救风尘第三折(41)单刀会第四折(48)
四块玉别情(54)一枝花套不伏老(55)
马致远(58)
汉宫秋第三折(59)寿阳曲远浦归帆(66)天净沙秋思
(66)夜行船套秋思(67)耍孩儿套借马(68)
刘因(71)
白沟(71)观梅有感(73)
吴徵0(75)
送何太虚北游序(75)
赵孟?\(82)
岳鄂王墓(82)
张养浩(85)
朱履曲警世(85)山坡羊潼关怀古(86)
虞集(87)
挽文山丞相(87)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90)
张可久(92)
金字经春晚(92)红绣鞋天台瀑布寺(93)
乔吉(94)
水仙子寻梅(94)折桂令毗陵晚眺(95)
刘时中(97)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97)
睢景臣(103)
哨遍高祖还乡(103)
无名氏(107)
醉太平堂堂大元(107)
李孝光(109)
大龙湫记(109)
王实甫(114)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115)第四本第二折(124)第四本
第三折(130)
无名氏(138)
陈州粜米第二折(138)
杨维桢(148)
题苏武牧羊图(148)
王冕(150)
白梅五十八首选一(150)劲草行(151)
高明(155)
琵琶记糟糠自厌(156)
萨都剌(162)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162)紫塞风高弓力强(163)
早发黄河即事(165)满江红金陵怀古(168)
宋史(172)
张顺张贵传(174)

明代部分

宋濂(180)
送东阳马生序(181)秦士录(节录)(186)
刘基(193)
卖柑者言(194)
罗贯中(199)
三顾茅庐(原文略)(200)
施耐庵(203)
风雪山神庙(原文略)(204)
高启(206)
牧牛词(206)明皇秉烛夜游图(207)登金陵雨花台
望大江(211)
方孝孺(215)
越巫(215)吴士(218)
于谦(222)
咏煤炭(222)入塞(224)
王磐(226)
古调蟾宫元宵(226)朝天子咏喇叭(227)
马中锡(228)
中山狼传(228)
李梦阳(246)
石将军战场歌(246)林良画两角鹰歌(251)
何景明(255)
岁晏行(255)答望之(257)
陈铎(259)
水仙子瓦匠(259)醉太平挑担(260)
归有光(261)
项脊轩志(262)寒花葬志(268)
唐顺之(272)
答茅鹿门知县二(273)
吴承恩(281)
大闹天宫(原文略)(282)
冯惟敏(283)
胡十八刈麦有感(283)玉芙蓉喜雨(284)
李攀龙(286)
挽王中丞其一(286)其二(287)
徐渭(290)
龛山凯歌为吴县史鼎庵(290)
薛论道(292)
黄莺儿塞上重阳(292)桂枝香悭吝(293)
宗臣(294)
报刘一丈书(295)
王世贞(301)
登太白楼(301)
戚继光(303)
登舍身台(303)
朱载??(305)
山坡羊十不足(305)
汤显祖(307)
牡丹亭闺塾(308)游园(314)
袁宏道(319)
徐文长传(320)虎丘(327)五泄(二)(332)
满井游记(334)
钟惺(338)
浣花溪记(338)
冯梦龙(343)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34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381)
凌漾初(403)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404)
徐弘祖(426)
游黄山日记(后)(426)
李玉(435)
清忠谱骂像(436)
魏学咿(447)
核舟记(447)
张岱(453)
柳敬亭说书(454)西湖香市(458)西湖七月半(462)
张溥(468)

参考资料:http://www.hopebook.net/tushumulu/21246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4

浅谈古汉语的表时结构
[作者] 怡情悦性
[ 摘要 ] 本文从词和短语两个方面又加之以大量的实例对古汉语中的表时结构的基本类型加以梳理,对各类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同时,简略地论及了语境表时结构的一般情况。
[ 关键词 ] 古汉语 表时结构

表示时间的结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句子核心部分的谓语,它的发生总是要以时间为背景的。古代汉语中时间的表达主要通过表示时间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实现的。
表时结构,根据能否脱离语境而单独被理解,可以大致地分为表时结构和语境表时结构。表时结构是指有特定的词语作为标志,无需借助任何语言环境,本身就表示一个时间概念。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语境表时结构则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被读懂,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就看不出它的表时意义了。如“鸡鸣”一词,在《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表示了“清早”这个时间概念,但在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则毫无时间意义了。现将表时结构的一般类型论述于下。

一、表示时间的词

1、使用单个时间名词或时间副词,通常用在句首。
(1)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李白·《与韩荆州书》)
(2)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公元年》)
(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诸葛亮·《前出师表》)
(4)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5)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欧阳修·《秋声赋》)
(6)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按:须,副词,表示“将然”。
(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汉书·苏武传》)
有时,在单独的时间副词后附加上“然”、“而”、“者”、“之”、“焉”等虚词(相当于
词缀的作用)或者将时间副词反复构成一个新的时间副词,其意思与原来的时间副词不尽相同。
(8)俄而百千*呼。(林嗣环·《*》)
(9)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0)须臾客出,余亦就睡。(苏轼·《前赤壁赋》)
(11)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孟子·公孙丑下》
(1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按:忽焉,即忽然之意。
(13)久之,释之卒。(《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15)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志意。(司马迁·《报任安书》) 按:卒卒,即猝猝。
2、词语的叠加。
① 有两个或以上的时间名词叠加,且后一个对前一个有从属关系。通常由年、月、日、干支、朝代、年号、节气等组成,用来表示一个时间点。
(16)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
(17)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
(18)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
② 由数词和时间名词叠加构成,用来表示一个时间段。
(19)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20)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21)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战国策·鲁共公择言》)
在表示时间段的时候,有时连用两个数词+时间名词,或在数词和时间名词中加“余”字,或在数词+时间名词前加“数”字(这一用法中的数字主要是“十”、“百”、“千”等,而一般的数字则不这样用)或“数”+时间名词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时段。
(2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史记·孔子世家赞》)
(23)病……四五日差,不痛。(《三国志·华佗传》)
(24)疾数月而卒。(《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25)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史记·伯夷列传》)
③ 由“是”、“此”、“其”、“他”等代词与时间名词叠加,表示“这”、“那”的意思。
(26)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27)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8)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柳宗元·《梓人传》)
(29)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汉书·苏武传》)
④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时间名词叠加,常用的有“有顷”、“有间”、“少顷”、“终日”、“移时”、“兼旬”等。
(30)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31)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蒲松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
(32)少选,发而视之。(《吕氏春秋·音初》)
(33)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方苞·《狱中杂记》)
(34)有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3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荀子·劝学篇》)
(36)少顷,槛车中有囚人出,则冥王及郡司、城隍也。(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
3、两个或以上的并列平等的时间名词连用或分用,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
(3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前出师表》)
(38)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39)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战国策·庄辛论幸臣》)
(40)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国语·鲁语下》)
(41)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42)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吕氏春秋·察今》)
(43)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王守仁·《瘗旅文》)
(4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
(45)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打猎。(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46)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晁错·《论贵粟疏》)

二、表示时间的短语

1、用意为“在……时候”的介词结构,常用“在”、“于”、“以”、“为”、“当”、“方”、“维”
等介词。
(47)当淮阴破齐王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苏轼·《留侯论》)
(48)方羽杀卿子冠军,増与羽比肩而事义帝。(苏轼·《范増论》)
(49)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韩愈·《送孟东野序》)
(50)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史记·平原君列传》)
(5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52)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汪中·《哀盐船文》)
(5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在词或短语后加“……时”、“……之时”、“……之间”、“……之际”、“……之初”、“……之候”、“……之秋”等结构,表示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54)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55)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宋濂·《阅江楼记》)
(56)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57)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58)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前出师表》)
(59)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比”、“既”、“逮”、“已”、“迄”、“抵”等放在动词或名词之前,表示“到……时候”;竟、罢、毕、未毕、未既、未已、未况等跟在主谓短语或动词之后,表示某一事件的(未)完成状态。
(60)比去,以手阖门。(归有光·《项脊轩志》)
(6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62)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
(63)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65)管仲死,竖、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迄简公,齐无宁岁。(苏洵·《管仲论》)
(66)歌竟长叹息。(陶渊明·《拟古》)
(67)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词)
(68)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记》)
(69)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归有光·《项脊轩志》)
4、由表示时间前后的方位名词放在词或短语的前后构成的短语。常用的表时方位名词有“前”、“后”、“中”、“末”、“之前”、“之后”、“以前”、“以后”、“以来”等等。
(70)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史记·太史公自序》)
(71)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序》)
(72)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7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74)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方孝孺·《深虑论》)
(75)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击匈奴。(《史记·李将军列传》)
5、用“自”、“从”、“由”、“于”等表示某段时间的起点,用“至”、“及”、“比”、“于”、“待”、“至于”、“及至”、“及以”、“比及”等表示某段时间的终点。
(76)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欧阳修·《泷冈阡表》)
(77)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78)晋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79)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80)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
(82)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国语·周语上》)
(8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84)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史记·西门豹治邺》)
有时,“自”、“由”、“从”等一些表示时间起点的介词,其后搭配“来”、“前”、“后”、“至”、“以来”、“以后”、“以往”、“讫……”等表示从某时到当前为止或以后的一个时间段。
(85)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86)自六朝讫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宋廉·《阅江楼记》)
(87)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李朝威·《柳毅传》)
(88)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周密·《钱塘观朝》)
表时结构主要见于时间词与时间短语,表示时间的分句,通常与语境结合得比较紧密,笔者认为应属于后者,即语境表时结构。如“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不弗逆”(《左传·昭公六年》),脱离了具体语境就很难看出其表时意味了。
表时结构的作用基本上是在句中充当状语,它是古代汉语中最明显的表时结构,除了语境表时结构以外,还有一些表示时间的方式。这些表示方式,基本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如“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中的“摄提”,也表示一个时间概念,这是中国的古人们用太岁纪年法的体现,反映着古老的华夏文化。古汉语中的表时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大量的保留,这正体现了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性的一面。

[ 参考书目 ]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
于长虹、韩阙林·常用文言虚词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
楚永安·古汉语表达列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10月
张继定、王明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11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