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1:50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
‘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
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
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
忘情也是如此。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
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
‘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
晋朝王戎死了儿子,他悲不自胜。他的好朋友山简去看他,说何必如此。
他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段话重点不但在‘圣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情’,
‘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这种人对情一片号啕,全无抑制、转化与升华的修养。
结果,情就沦为恶形恶状化。
中国人在哭丧上,最能表现这种恶形恶状。
王戎说‘最下不及情’,就是指这种水准的人,‘最下’是全无格调的,连情字都不足语也。
‘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
我总觉得,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
晋朝王戎的忘情论,认为‘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有别于‘太上忘情’、‘圣人忘情’。
此正所谓: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1:51
问天道者,必须忘情。
此无忘情,非是冷血,非是残酷。而是平淡的无情。
天下事,每每不公,见不平则心动者,不是枭雄,便是诗人。
学道,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什么,我想不必多说,可能大家都明白意思,道是不能拿语言说的,能拿语言说的道不是道。这里的道,不是规则,不是秩序。而是在天地间的那种不可言状,却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每人眼中的天道,各有不同,佛家三千法门,任选其一而行之。
我眼中的天道,是平衡。
天道,不赏善,不罚恶,不喜生,不恶死。
世界上的事,大多不平衡,凭什么善人一世受欺,凭什么恶人一世逍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天地无眼乎?非也,说到底,天道求者,唯平衡二字而已。
有君问之:如此天道,又有何公平?
星痕答曰:非是公平,而是平衡,天下哪来公平?人有俊丑贤愚,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天地尚有残缺,何况人乎。更何况,这平衡,非是一时一刻之平衡,非是一国一家之平衡。而是万年之平衡,四维六和八荒之平衡。
人世之间,每每是盛极而衰,哪来的万年的帝国?祖龙求万代长生,反而二世而亡,年岁亦不满甲子之数。收尽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陈胜吴广之时,所用不过木杖,以弱胜强者,不过如此。汉武求长生,问计于方士,遂有妖人祸国,成戾太子之灾,老而丧子。纵是“犯我大汉,虽远必诛”又如何能让亡子重生?一生一灭,皆是天数也。贪求不灭者,必得其报。
菩提双树,一枯一荣。天地有寒暑,凡人有生死。
故尔自古修真者,必以寡欲为先。老子言无为,庄子言逍遥,皆是这般。不问苍生苦乐。只求天道。虽显无德,却不知,何为德?
狼吃羊,人怜羊而恶狼。何也?狼能吃羊,也能吃人。故尔物伤其类,却不想自己食牛羊之时,岂不同豺狼一般?为何不物伤其类?不过是羊对人无威胁,而狼却能杀人罢了。
天赐万物以赠人,人无一物可报天。人道之善恶,不过如此。
人道之道,不过是对人有利而已,如今天地创伤累累,人类欲保护环境,却不想当初为何破坏天地。不过贪欲而已。如今又为何要保护?不过是为了自身存亡罢了。当真是虚伪无比。
天道无为,又于无为中含大作为。若春风,若秋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生一灭中,皆能合理。天理,何为天理?战争杀民无数,千里孤坟,夜夜鬼哭。看似百害而无一利,却也是有大好处的:战争,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真可谓“不破不立”
《周易》之中,有否极泰来之语,否卦之象,天上地下,看似一片清平,百无一事,却蕴含大灾险,大祸患。泰卦之象,天下地上,天翻地覆,一片混乱,却又有绝大生机。不破不立,当真不假啊。
有君言之:不论佛道,皆是行善积德,为何你反复说天地无德?全是异端邪说。非也!天地有德,但其德乃是众生大德,非是独为人之德。天地待人之厚,乃天地万物之最。飞禽走兽,其行为,皆是本能,所求者,不过生存二字,人有灵智,能悟天地至理,羽化登天。此非厚,何为厚耶?佛道之行善,为求外功,广济善缘,*事半功倍,早登天阙。红尘万丈,哪能管尽,管你不管我,又是事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每看至此,人常有疑问:为何天地不仁,便是把万物为刍狗呢?老子此言,乃是说万物平等也。万物平等,不贵人,不贱刍狗,方是待万物如刍狗。天地不仁,吾看是大仁矣!
刍狗少,则人多。行真之刍狗少,则行假之人多。天地为何不平?上古之世,人与兽同一,人心尤向善,无害人之心,故尔尧传于舜,舜传于禹。传贤者,公天下。后物阜丰裕,人心多欲,父传子,家天下。天下之乱渐生。天心最慈,不忍人世没落红尘。遂有孔孟兴儒,修仁义,论王霸之道,欲以礼平天下。老庄兴道,清静自然,无为而治,论天地大道。西方释迦,以后世以告人,以轮回报应显之,使人向善。皆出于一心,然人之不肖,尤胜所想,大道不行,天地唯私。世人受迷乱之苦尤不自知。奈何,奈何!
天心如镜,行善者自有其报,行恶者亦有其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万孽皆销,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