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10
论地盘,荆南不过三州十七县;论人口,不过数十万,中原一郡而已。在唐末五代十国的大乱世中,有很多割据政权,论实力,要远强于荆南。比如李茂贞建立的岐国,刘守光建立的燕国,周行逢延续的楚国。但命运就是如此吊诡,大政权反而不为正史承认,反而是小小的荆南倒被正史承认,成为十国之一。当然,高季昌首先要感谢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干祖父朱温;另一个就是撰写《新五代史》的欧阳修。没有朱温,就没有高季昌主政荆南;没有欧阳修把荆南列入十国世家,他的荆南小王国早就被历史的铺天黄尘所淹没了。
对于规模较小的政权之生存法则,无外乎一点,这个小政权处在几个大政权之间,出于地缘战略的均衡,各大国都不会吃掉它。
高季昌这个人的来历很有意思,他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陕州(河南三门峡)人,因出身贫苦,被家人送到开封富商李让家中当奴才。给人当奴才使唤是没出息的,但谁都没有想到,天上掉下一块馅饼正好砸在高季昌的脑袋上。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认了李让当干儿子,来到李让家中胡吃海喝,正好看到相貌不凡的高季昌,聊了几句,朱温觉得此子可教,就让已改名朱友让的李让收高季昌当义子。本来前途灰暗的高季昌一夜之间跳出苦海,成了当时权倾一时的朱使相的干孙子,实际上,高季昌只比朱温小五岁而已。
唐天祐三年(906年)十月,朱温攻占荆州重镇江陵。江陵北控中原,西凭两川,东临江东,南接楚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必须派心腹人把守。朱温把这块肥肉交给了高季昌,高季昌出任荆南节度使,这也是荆南国的开张元年。
当时的荆南节度使辖八州,但高季昌只占有首府江陵一州,而且战乱不断,百姓流散。高季昌是个干事的,招抚百姓,恢复生产,江陵渐渐恢复元气。在名义上,离季昌是朱梁王朝的外放*,实际上荆南的高氏印记越来越浓厚,高季昌在江陵城内说一不二,这应该也是朱温的默许。
在强敌环伺的复杂环境下,高季昌的生存策略非常简单——背靠大树,自力更生。
大树是不希望小树苗再变成一棵大树的。不过,高季昌做不了大树,但他有能力阻止大树掠夺属于自己的荫凉。平心而论,高季昌的综合能力完全可以和那些南方大佬马殷、王建、杨行密、徐温、钱镠、王审知平起平坐,只不过生不逢时罢了。因为江陵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各方都想吃掉高季昌。高季昌进攻能力一般,但守成是没有问题的,吴国权臣徐温新执政之初想立威,去占高季昌的便宜,结果被一把火给烧回去了。
因为高季昌也没想到竟然能打败强大的吴军,心理开始膨胀,反而主动去开疆扩土,直到被西川王建、楚国马殷给狠狠修理一顿,高季昌才从迷梦中醒来。高季昌知道自己的斤两,他不再张牙舞爪,而是收起兵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稳定对内统治上。
梁开平元年(907年)十月,身在中原的梁震因不愿侍奉朱三,借道江陵要回四川老家,半路却被高季昌拦下了。高季昌只有一个要求:先生不要入蜀,留在江陵给我当诸葛亮吧。梁震本来不想给高季昌这个井龙王当龟丞相,但在高季昌半真诚半威胁下,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梁震的谋略水平在大国相对稍次,但对只有三州十七县的区区荆南来说足够用了。梁震为报高季昌知遇之恩,倾其才力相助,荆南能在各大鲨鱼的口中活下来,梁震功不可没。除了梁震,高季昌还收留了不少从中原过来的流离名士名将,高季昌知人善任,这些人也愿意为高季昌效力。荆南虽小,但人才储备相当充实,各路军阀也不敢小瞧荆南。没有这些智士给大脑经常短路的高季昌提醒,精神似乎不太正常的老高早就被人给灭了。
公元923年,梁朝被后唐灭亡,李存勖策马入汴,高季昌自然要拜李亚子的码头。因为要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的名讳,高季昌改名高季兴(以下改称高季兴)。高季兴要去洛阳拍李存勖的马屁,以防这个神经病突然进攻荆南,而梁震是坚决反对他北上的。梁震的理由是高季兴是梁朝旧臣,手握重兵,很容易引起李存勖的猜忌,万一把你扣下,欲为诸侯而不可得。高季兴不听,强行北上,结果郭崇韬劝李存勖扣留高季兴,幸亏李存勖还不糊涂,说扣高则失天下人归顺之心,这才放了高季兴。高季兴抹着一头冷汗,玩命般逃回江陵。
荆南三州之地,和中原比是蚂蚁与大象的差距,但高季兴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和另外一头大象称兄道弟。甲象和乙象是竞争关系,那么,这只小蚂蚁可以从容地周旋在两头大象之间,占尽便宜。
在十国中,高季兴为子孙攒下的家业最小,但含金量却是最高的,毕竟这么小的家业在如此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竟然屹立不倒,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为子孙拼了一辈子的高季兴病倒了,于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去世于江陵小城,时年七十一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11
因为他的实力实在是太过于弱小,所以说他只能左右逢源。才能艰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