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动容的教育故事?值得我们深入的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3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0

教具的变化是时代变化、教育变化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历了从百废待兴到奋进发展,从探索创新到追求卓越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代代教育人不变的初心和执着的坚守。

一张刻版卷子 墨香里含深情

如今,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都会发到一张干净整洁,打印工整的试卷。每看到这种场景,都会勾起退休老教师*对刻版油印试卷那段岁月的无限回忆。“那时候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处偏远的学校,那时候给学生印试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从刻版到印刷全是手工,老师要亲自动手完成。”

据*回忆,那时每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试,老师就得提前把卷子的内容刻到蜡纸上,然后用油印机一页页的印出来。“一般的学校里只有一台油印机。每逢考试临近,各个班级的老师们便开始围着这台机器打转,要提前排队才能轮上使用一次。”

而手工刻蜡纸油墨印制试卷,成了那个年代每个教师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很多老师形容那段岁月,都是“经常夜晚坐在灯下,很用心的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制试卷模板”或“在办公室推印油墨试卷推得满头大汗”。有时候,为了及时将试卷刻写出来,老师们都是晚上加班熬夜刻版,只为第二天能够让试卷顺利发到学生们的手中。

一支笔,一块刻板,一张蜡纸,一架油印机,便是制作试卷的全套用具。把刻板平放在桌子上,把蜡纸整整齐齐铺在刻板上,用专用的刻笔照着范本刻写。刻写过程,需百倍小心,稍有粗心大意,就会把蜡纸戳破。一戳破,印出的试卷便会落下一个黑疤点,很是难看,直接影响了效果。

刻写蜡纸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考验教师的细致和韧性。刻写需一笔一划地进行,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密有致,印出来的字迹美观大方。在刻蜡板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不仅要字写得好看,握力也很有讲究。

“使用钢板时,有时用力太小,蜡纸没刻透,油印不清晰;用力过大,蜡纸破了,油印时白纸上黑糊糊的一大片。印刷也要讲究技巧,推油印机的滚筒,用力过猛则蜡纸渗油过多,印出的字迹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力度不够,印出的试卷则因油墨过少而字迹不清。这些都是我在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宝贵记忆和珍贵经验。当把一张张油墨试卷发到学生手里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说。

而也正是那段为学生刻版油印试卷的岁月,让她有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也更加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含义和高尚情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更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彩色打印甚至无纸化办公了。简单快捷,为老师们减轻了体力与脑力负担。而油印试卷也早已退出了教学舞台,成为一种时代记忆。但无论是那时候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将这段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心中。很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回忆起那段使用油印卷子的岁月,也充满感情。

一位学生曾在教师节给老师的留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想起我们当初用的那种油墨手工刻印试卷,是老师用钢针、刻板、蜡纸、油墨,手工一个个字刻出来,一张张印出来,还要风干后才可以用。我们拿到那试卷都有一股油墨味,考完试手也黑了。但每当再闻到那种油墨味儿的时候,都会想起老师,蜡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每一道题目都包含着老师精心的选择和思考。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育人的真心,让这油墨散发出馨香。”

圆规三角板地球仪 老师的年代“标配”

数学老师总会在胳膊下夹着三角板圆规、英语老师总是提着录音机、地理老师总是手里举着地球仪……这是很多70、80后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每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些老师就会带着自己的“标配”教具走进教室为学生们上课。而这些曾经为老师们提供教学辅助的教具,如今,也因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播放一体化教学设备、掌上电子设备等。

为了让这些老物件重回人们的视线,不久前,昌平区档案馆特意举行了一场“昌平记忆时光展”,利用500余件老物件复原了20世纪80年代的教室场景,为人们提供了回忆旧时光的平台。活动邀请了很多老校长、老教师来到“80年代模拟教室”里,深情回忆当年的教学场景。

看着“80年代模拟教室”里摆放的三角板、半圆仪、值日表、乒乓球拍等各种熟悉的老物件,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余年的柏老师兴奋不已,打开话匣子,“这些老教具可是我的老朋友,它们曾经陪着我和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见证和记录了我和学生们的故事。”

这些都是我们那个年代老师的‘标配’,一看见我们走进教室,学生们就知道下一节该上什么课了。”同样前来参观的陆老师在看到这些教具后也十分感慨。从事地理教学的陆老师说,那个时候,地球仪是她的“标配”,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地图、地球仪有几十个,“每当我拿着地球仪走进课堂时,我的学生们就会说‘看,陆老师又要带着我们看世界了’!”回忆起当时的美好时光,回忆起自己的学生,陆老师眼睛里总是泛着光。

她说,那个时候,她带着学生们在地球仪上“看世界”,如今,学生们一代代毕业成才,走上工作岗位,建设国家,有的留学海外,探索求知,而不管学生们在哪里,都还会寄明信片或者通过邮件发照片给她,继续和她一起“看世界”。

而与这些老教师们不同的是,前来参观的新教师们虽然没有与这些老教具的故事,但他们通过对比,看出了国家教育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与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如今,我们的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借助智慧平板电脑进行学情分析,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师生互动。未来,我们还可能引入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传统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在国家的发展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教师*说。

音体美教具变了 小学科教学迈上新台阶

1977年,陈老师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昌平区一所学校任音乐教师,当时学校还只是一所建在部队营房里面的学校,唯一的教学设备是两台琴键已经被老鼠咬光的破风琴和一个还算完好的48贝司小手风琴。

1980年,从体校毕业的郭老师走进了东城区一所小学,而那时候学生只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器械,操场面积小,各年级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胡同里进行长跑锻炼。

1984年,舞蹈教师孙老师也来到了门头沟区一所中学任教,而当时,学校里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舞蹈教室,也没有专业的舞蹈鞋,唯一能够给孩子们跳舞的地方就是食堂。

岁月流逝,当年那些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被岁月洗礼过、锻炼过之后,即将走下讲台退休的时候,他们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把国家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果,分享给了更多的人们。

作为音乐教师,陈老师从只有一个破风琴和手风琴,到如今的现代化音乐教室,多媒体立体声环绕设备、几十种乐器,让陈老师在人过中年之后,在音乐教学中“大展拳脚”。他带领校园民乐团、西洋乐团走出了国门,站到了世界舞台,荣获世界级学生音乐大奖。但陈老师最难忘的,还是那段用手风琴和学生学唱歌的岁月,还是那段用自己39元工资,给学生买唱片,在音乐课上用电唱机播放的时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0

1.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当他发现自己的学生抽烟时,要求他的学生不要抽的时候,他的学生访问到她先生,你也在抽烟,然后他听到这句话时,就把自己的烟戒了,然后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抽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1

一个农村父亲进城给初中的儿子送生活费,当天回不去,晚上就蹲在学校后门的墙下面休息。被半夜*出来的儿子看到了,从此儿子再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心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1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拿鞭子抽打自己,说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孩子看到了之后十分愧疚,也能从内心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2

青蛙被煮熟的故事。如果锅里面是滚烫的沸水的时候,那个青蛙是会立马跳出。但是如果青蛙在水凉的时候进入锅中,锅逐渐加热,青蛙是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的,等到水沸了,青蛙也逃不出去了。这告诉我们打印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待久了,反而陷入了危险的境地。需要我们居安思危。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