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20
《葛覃》
ɡě tán
先秦:佚名
xiān qín yì míng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qī qī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huánɡ niǎo yú fēi,jí yú ɡuàn mù,qí mínɡ jiē ji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ɡě zhī tán xī,shī yú zhōnɡ ɡǔ,wéi yè mò mò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shì yì shì huò,wéi zhǐ wéi xì,fú zhī wú yì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yán ɡào shī shì,yán ɡào yán ɡuī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báo wū wǒ sī,bó huàn wǒ yī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hài huàn hài fǒu,ɡuī nínɡ fù mǔ
译文: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归”在古代,既可指称女子之出嫁,又可指称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
所以,《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在家里做”女工之事“(针织洗浣家务等活)的美德。
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之情的诗。二者对主旨的判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又均可圆通。究竟取“出嫁”说好,还是“回娘家”说好,也实在无法与诗人对证,只能留下一个悬案。
不过,不管此诗的抒情主人公是德堪为范的待嫁女还是返回娘家的新嫁娘,她此刻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则毫无疑问。
全诗分三章,展现出的是跳跃相接的三幅画境。首章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喈喈”的鸣啭打破,抬眼一看,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
这“无人”的境界只是作者营造的一种画境,在那绿葛、黄雀背后,还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
次章终于让女主人公走进了诗中,但那身影却是飘忽的: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
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则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綌”,正喜孜孜试身。那一句“服之无斁”,透露着辛勤劳作后无限的快慰和自豪。
三章的境界却又一变,诗行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澣洗的衣物。“害澣?害否?归宁父母”——那便是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的内心的秘密。
这里终于透露出,这位女主人公,原来是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者回娘家)的新人。这样,前两章的似断似续,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刈濩”、织作的繁忙劳动,就不仅传达着女主人公期盼中的喜悦,而且表现着一种熟习女工、勤劳能干的自夸自赞了。
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返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爱怜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葛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1:21
gé tán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
覃(tán):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