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45
矮胖壮实的梅瓶是唐代的。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的主要用途: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
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件宋代磁州窑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开光书。
此外,还有另外一些铭文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馆藏有一件出土于明墓的本地民窑生产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长地久”四字。
“天长地久”本身带有祈福之意,同时也隐含了“天藏地酒”之谐意,这就表明了其祈福与储酒的双重功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45
最早出现在唐朝,宋辽时期较为流行。
梅瓶瓶体修长秀丽,造型曲线口小而项短,由肩部开始渐宽,至足径部又稍狭。梅瓶的样式最大的差别在于瓶身肩部的曲线与足径部的宽狭,依据朝代和产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色。
梅瓶在唐代时有部分因器形特殊细瘦类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在宋、金时期的北方磁州窑、山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南方窑场中亦有生产,主要品种有青瓷、白瓷、黑瓷、青白瓷、彩绘瓷或化妆土剔刻瓷等。
宋代时称其“酒经”或“经瓶”。*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一书命名说法较广为接受。元代造型趋于成熟,景德镇大量制作,到明代以后作品形态增多。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等,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梅瓶各朝代的特点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46
最早出现在唐朝,宋辽时期较为流行
特色
梅瓶瓶体修长秀丽,造型曲线口小而项短,由肩部开始渐宽,至足径部又稍狭。梅瓶的样式最大的差别在于瓶身肩部的曲线与足径部的宽狭,依据朝代和产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色。
梅瓶在唐代时有部分因器形特殊细瘦类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在宋、金时期的北方磁州窑、山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南方窑场中亦有生产,主要品种有青瓷、白瓷、黑瓷、青白瓷、彩绘瓷或化妆土剔刻瓷等。
宋代时称其“酒经”或“经瓶”。*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一书命名说法较广为接受。元代造型趋于成熟,景德镇大量制作,到明代以后作品形态增多。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等,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扩展资料:
主要用途
1、储酒器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
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件宋代磁州窑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开光书写“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
此外,还有另外一些铭文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馆藏有一件出土于明墓的本地民窑生产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长地久”四字。“天长地久”本身带有祈福之意,同时也隐含了“天藏地酒”之谐意,这就表明了其祈福与储酒的双重功用。
2、陈设观赏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梅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46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梅瓶各朝代的特点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到了明清,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有的白釉梅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内用器。
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
清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至于清代的梅瓶,由于造型比例不 当,给人以不谐调和不完整的感觉,不及明代的水平。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金代、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明清梅瓶:多用于陈设,器形由修长秀丽变为肥矮丰硕,多抬肩,最大腹径上移至肩以下,腹部瘦,多有盖,形体笨拙,上大下小,不如宋代梅瓶造型轻盈秀美。
明清梅瓶在器形上略有区别,明代梅瓶,肩部较丰,胫部肥硕。清代梅瓶,肩丰硕而挺阔,胫部内收,至近底处又微撇。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绘装饰。其中,肩部有墨书或青花楷书“内府”二字者,是宫内用器。清人因瓶口小仅能插入梅花枝而叫“梅瓶”。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47
爱胖壮实的梅瓶一般都是盛世才能出现,大唐和大明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