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农扇面画梅花图的作品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5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31

恰逢乾隆第三次南巡过扬州,金农作《隶书画佛题记》、《隶书七言》、《书感应篇》等,此举甚是出人意料。后人多有议论,或云其欲通过皇帝确立他的诗人名声;或云其未曾忘却举荐博学鸿词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的任用。不管缘由如何,不难看出金农作为现实的中国文人,隐与仕的两难抉择困扰了他的一生。这次又让他失望了。此时的他已是风烛残年,好友李方膺、汪士慎等相继作古,但他并未感到自己生命将终,在致友人书中还说“常在刘叟花前说年少”。尽管如此,孤寂、落寞之情依然萦绕心头:“经朝弄笔愁复愁,贪偏画野梅酸苦竹啼秋”。“画为心声”,此言不虚也。此画中作野梅两枝,花枝交错,从左下方横倚伸展至整幅画面。一枝用墨笔点花瓣,看似漫不经心,却笔简意远、片片含情,在梅花的俯仰向背之间,将梅的婉约之姿、清寒之气表现得生动而自然,颇有元人韵致。又作白梅一枝,与墨梅呼应,枝繁花茂。淡笔作梅花枝干,浓墨写花瓣,亦圈亦点,天机自然,清气盈幅,大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用笔果敢率真,收放自如。墨色的浓与淡、干与湿,花枝的开与合,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趣味性。此作尺幅虽小,却元气淋漓,骨秀神清,独步古今,堪称金农晚年人画俱老的代表作,有百看不厌之妙。金农曾有题梅诗:“花枝如雪客郎当,岂是歌场共酒场。一事与人全不合,新年仍著旧衣裳。”写梅即为写己。自己有惊世之才,却“与人全不合”,不能得人所共赏,且孤且清,不染一尘。在作完这幅《梅花》的次年九月,金农客死扬州佛舍。这里的梅花折射出的是他生命最后岁月里的精神状态——老且愈坚、不落俗尘,确实令人感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