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案是怎么回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3:20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13

红楼案又称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其涉案金额之巨,办案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案件涉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经济大案,从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案件的主角是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其于1994年成立远华集团,从成立到1999年案发,远华集团从事走私犯罪活动达五年之久,走私货物总值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额人民币300亿元,合计造成国家损失830亿元,堪称中国1949年以来查处的最大一起经济犯罪案件。

另一方面,由于赖昌星为消费带来了福利,一些人们甚至把赖昌星看做英雄,视赖昌星为为民谋福的慈善家。

厦门湖里区的华光路。1996年9月,一座7层楼房拔地而起。红顶、红瓦、红墙、红窗、红门、红灯笼、红地毯,该着色的地方尽是红色。

这也是闽南侨乡一带的习俗,红,代表吉利,代表发财。晋江人赖昌星,把闽南人的这种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这座楼外观尽是红色,到过此楼的人干脆称之为“红楼”。

扩展资料

主犯归案

2011年7月23号,赖昌星被遣返回国,厦门海关缉私局依法对其执行逮捕,海关缉私部门和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依法对其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和行贿犯罪开展侦查。

经过查证,1996年到1999年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在厦门关区大肆走私香烟、汽车、成品油、植物油、化工原料、各种设备及其他货物,赖昌星本人或指示授意他人向数十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涉案金额巨大,赖昌星本人及其他的犯罪集团骨干成员对涉嫌走私行贿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1年12月30日,赖昌星涉嫌走私行贿犯罪一案已经依法侦查终结。 移送厦门市人民*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厦门市人民*已经依法受理此案。

厦门市中级人民*自2012年4月6日至4月22日对该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公诉人和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部分群众、国家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到庭审现场旁听。赖昌星的部分亲友也参加了旁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13

周汝昌因有关文献的缺乏以及与胡适本人说法的不一致而一度成为一桩学术公案。

早期红学研究的几位主干人物如俞平伯、顾颉刚、周汝昌,都曾与胡适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俞平伯、顾颉刚二人是胡适的学生,他们与胡适的交往情况因相关资料较为丰富并早已公开刊布,可以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后者则因有关文献的缺乏以及当事人说法的不一致而一度成为一桩学术公案,因事关学术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正如当事者周汝昌本人所言,“形式上似乎只为对于一书一姓的研索追寻,实际上却与时代社会、学术风尚、文化潮流等等方面,都有其关联与意义。”

扩展资料:

红楼案争论的焦点:

在谈及这段交往时,周汝昌多强调两点:

一是胡适的慨然借书,将《四松堂集》、戚序大字本《红楼梦》,特别是将甲戌本《红楼梦》借给自己,“不管怎样讲,这种慷慨的作风在那时是不多见的”;

一是两人之间发生的分歧与争执。两人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曹雪芹的生卒年、《红楼梦》的版本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以致于胡适在其一篇文稿上“划了一个通页的大'十叉',并于眉上批注,将文稿寄回来,说这文章无处发表”。

这种争执与退回文稿之举显然对周汝昌的刺激很大,导致了他和胡适的绝交而且这一刺激也成了“《红楼梦新证》产生的真正根源与背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汝昌与胡适一段红楼公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14

厦门远 华 集团的老总赖昌星为了网络自己的保护网,建了一个红色的小楼,下面是吃饭的,唱歌的,洗澡的,顶楼是他的办公室,他的想法:下面你吃饱喝足了,歌唱了,舞跳了,女 人玩过了,到我办公室,大家就可以无话不谈了。现在成为反 腐 败 教 育的场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14

心情不好,就是一种无聊,无聊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就是不快乐,要想使自己快乐,就是不要自己无聊,是心情不好。怎样才能让心情变好,听听歌,心情还烦,就是说你的烦闷还没得到解决和改善,那就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莫名的难受,莫过于心空,心空了,就什么心情也没有了!至于为什么,那要看你自己的生活状况和身边事物的因素。郁闷和闷,有着不同的概念,郁闷有一种压抑的忧伤,闷只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心情。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