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者折枝”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4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48

一,“为长者折枝”通常直译为:

1、为长者折树枝。引申义较多。后比喻为长者效劳。

2、为年老的人按摩。支,通"肢"。肢体,身体。

3、向长辈弯腰行礼。支,通"肢"。腰部。

二,解释

1,东汉学者赵岐,他解释说:“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少者耻是役,故不为耳,非不能也。”按照赵岐的解释,“枝”通“肢”,“折枝”就是为长者按摩。“折手 节”指舒展长者双手的关节;“解罢枝”,“罢”通“疲”,解除长者四肢的疲劳。年少者以之为耻,因此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2,南宋学者陆筠,宋元间学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引用了陆筠在《翼孟音解》中的解释,他认为“折枝”为“磬折腰肢”。“磬”是一种玉制或石制 的乐器,悬挂在架上,击之而鸣。磬的形状曲折,因此而有“磬折” 一词,形容行礼时屈身如同磬一样曲折,表示恭敬之意。

3,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他解释说:“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
也。”这一解释就是“折枝”的字面意思。但为长者折取草木之枝,实属毫无意义的举动,其解释最不可取。

三,“为长者折枝”出处:

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文中,齐宣王问及施行仁政的“不能”与“不为”的区别时,孟子回答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扩展资料

《孟子》中的名句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48

其意思为年长者折树枝,后比喻为长者效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49

一、释义

1、“为长者折枝”通常直译为:为长者折树枝。引申义较多。后比喻为长者效劳。

2、为年老的人按摩。支,通"肢"。肢体,身体。

3、向长辈弯腰行礼。支,通"肢"。腰部。

二、出处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

三、原文节选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四、译文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扩展资料:

1、孟子(约前372年-前2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2、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3、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50

历代学者对“折枝”有三种解释

1.东汉学者赵岐,他解释说:“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少者耻是役,故不为耳,非不能也。”按照赵岐的解释,“枝”通“肢”,“折枝”就是为长者按摩。“折手 节”指舒展长者双手的关节;“解罢枝”,“罢”通“疲”,解除长者四肢的疲劳。年少者以之为耻,因此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2.南宋学者陆筠,宋元间学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引用了陆筠在《翼孟音解》中的解释,他认为“折枝”为“磬折腰肢”。“磬”是一种玉制或石制 的乐器,悬挂在架上,击之而鸣。磬的形状曲折,因此而有“磬折” 一词,形容行礼时屈身如同磬一样曲折,表示恭敬之意。

3.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他解释说:“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
也。”这一解释就是“折枝”的字面意思。

“为长者折枝”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文中,齐宣王问及施行仁政的“不能”与“不为”的区别时,孟子回答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寡人之于国也》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50

不为其他长者
只为那位8月17的老人
举国之力助东方*的长者战胜欧洲*的那位长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