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斗牛的起源、活动、习俗、形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27

金华斗牛是牛与牛相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其场面之惊险、壮观,令人赞叹。自1992年10月4日以来,“金华斗牛”于每年重阳节隆重开角,并伴有斗牛大奖赛。 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积习相沿,经久不衰。建国后,一度停止,1985年4月,金华市在湖海塘畔重建斗牛场,占地十四亩,于198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斗牛场拍片,把金华斗牛搬上了银幕。一年后,因收不敷支,于1987年7月关闭。 斗牛除金华县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字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永康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则为祭把白沙大帝(三国卢植), 金华县则是“邢公大帝”(北宋邢植)的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 ”,永康称“操牛”,浦江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后一次斗牛),除农事大忙或风雪相阻外,几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满一周年,称“一案”。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 金华素有二绝之说,一是火腿,二是斗牛。金华斗牛,民风古朴,源远流长。但金华斗牛风俗究竟始于何时无考。据清末进士、县人王廷扬所作《斗牛歌》小序中云: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1032─1033)”积习相沿,经久不衰,是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游乐活动。其风情可与 西班牙斗牛相媲美,被称为“东方一绝”。 古今文人,写过 金华斗牛文章不少。鲁迅早期即为金华写过斗牛文章。他在 《观斗》一文中写道:“看今年的《东方杂志》才知道金华 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 我们是使牛和牛斗。”(《鲁迅全集》第五卷)作家曹聚仁 在《万里行记》中云:“金华斗牛历史可能比西班牙早,却是牛斗牛,其热闹刺激不在西班牙之下。”女作家林黎也写过“斗牛风光炽金华”的文章,翻译家、文学家傅求华对金华斗牛称之为“东方文明之斗牛。”据《金华市志》、《金华县志》记载:金华斗牛土话叫“牛相操”,昔日把斗 牛作为娱神活动,并与庙会相结合。《金华县文史资料》(1990年11月第3辑)《金华斗牛俗》一文介绍了金华斗牛过去作为娱神和庙会相结合的情景十分有趣,特别是美 丽的传说故事,发人深思。云:金华“当斗牛之俗护上‘娱神’的面纱后,更促使其兴盛。金华农村每年有‘五侯三佛’ (五侯是卢灵贶侯、胡赫灵侯、邢刚应侯、钱火应侯、陈铁 应侯。三佛即定光佛、大士佛和慧光娘娘)庙会,届时要斗 牛以娱神。王廷扬的《斗牛诗》中所咏的‘越俗信鬼好佞佛, 金华赛神乃斗牛,胡公邢公割南北,一保一庙如山丘’,就表明金华斗牛和赛神的关系;南乡北乡都是斗牛盛行之地。 诗中的胡公即永康人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百姓奏免身丁税,人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死后被尊为胡公大佛,立庙祀奉,并定时(旧历八月十三日)举 行斗牛,以娱胡公。故此风甚炽。邢公,系北宋仁宗时金华 赤松乡的邢植,膂力超群,庆历年间曾应武举,不幸名落孙 生,他愤言‘大丈夫在世,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死后 亦当呵护万民,庙食百世!’言讫而殁。相传他死后曾多次显灵,‘为民驱蝗逐疫’。封建统治者‘神道设教’以愚百姓,遂敕封为邢刚应侯。乡人在他出生地金华北山东紫岩建 立康济庙,四时祭享,每隔八年,斗牛一‘转’(轮转), 以示崇‘功’报‘德’。金华东北乡百姓,对以斗牛来娱邢 公,自然有特殊感情和吸引力。故其东北方向的曹宅、岭下、 山口、鞋塘、二仙桥、后垄等地斗牛之风尤甚。其实,在金华,百姓以斗牛来娱神,不限于此二神,凡著名寺庙都有此祈神活动,如孝顺就是天量寺、紫岩殿、刘下殿等。自然使斗牛之风著遍盛行。 金华斗牛在农闲时进行,一般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每隔十天或半月一次。每年首次角斗称“开角”,末次角斗叫“ 封角”。从开角至封角为“一案”。斗牛场设在周围有小山 的水田之中,以便群众观看。面积四、五亩,场之两旁扎着 彩门,披红挂绿,壮丽夺目。 参斗之牛,头扎彩牌、戴金花,身披红绸、插彩旗,锣鼓开道,鞭炮轰鸣,热闹异常,由牛主及护牛壮士护送着斗牛,浩浩荡荡拥进斗牛场,其场面非常壮观。开斗前卸下盛装,额束皮褡以护头,号炮一响,预先约定的斗牛,由牛主 及壮士护送,从对角两座旌门入场,让两牛相对而视,顿时,两牛眼红耳竖,牛性大发,夹尾低头,四角相架,奋力争斗, 相斗招数颇多,有撞、挂、顶、抽、落头等等。王廷扬在《 斗牛诗》中描述云:“进退变化若有知,腾跨牛背声唏唏。 必然跃下猛抵顶,落头倒项相挎持。”斗得难解难分时,“ 拆手”即上场将牛分开,稍息,又令相斗,双方观众、亲友 都呐喊助威,当胜负分明时,拆手即一拥而上,将牛拆开。 双方牛主也有事先商定,未待胜负大显时,即令拆开。有时 出现,败者血肉淋漓,仓皇逃跑,胜者则飞起四蹄,穷追其后,十分精彩。此时,全场观众轰动,喊声震天,高呼×× ×逃了!(不呼牛名,只喊牛主姓名)。斗败的牛东家及其 壮士则面红耳赤,十分难堪。斗胜之牛,则身价百倍,非常威风。重整丽装,锣鼓喧天,众人护送,凯旋而归。牛主则 大宴亲朋,庆祝胜利。斗败之牛主,则垂头丧气,有的斗牛 贬为耕牛或出卖宰杀。正如叶锡衡的斗牛诗所云:“败者奔逃胜者追,千家哗笑一家哭。” 据《金华县志》所述:“斗牛之选养十分讲究,要选颈短、峰高、后身短小,生性凶悍的‘黄枯牛’。平时教以斗 法,经常训练,使之善斗。根据牛体特征和斗法给牛命名, 如‘黄双牙’、‘铁榔头’、‘乌龙挂’、‘英雄挂’等等。史载塘雅乡有头牛叫‘壁山’,屡斗屡胜,名震金属各县, 价值千金。对斗牛护理精细,粪尿随拉随扫,热天牧童为其打扇,驱蚊降温,甚至挂以蚊帐。饲以优质草料,另加麦、豆等精粮。角斗前喂以鸡蛋、桂园酒、人参汤。买卖斗牛, 俨若结亲,买主、卖主互称‘牛亲家’, 称卖方牧童为‘牛 大舅’。买卖仪式隆重,酷似嫁娶新娘。1948年后,斗牛活动无形消失。 斗牛除金华县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字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永康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则为祭把白沙大帝(三国卢植),金华县则是“邢公大帝”(北宋邢植)的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永康称“操牛”,浦江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后一次斗牛),除农事大忙或风雪相阻外,几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满一周年,称“一案”。

满意请采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