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安国寺记》怎么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27

译文: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寺里有个和尚叫继连的,做和尚头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爱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27

译文: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寺里有个和尚叫继连的,做和尚头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爱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28

元丰二年十二月,我在吴兴在任的时候获罪,万岁仁慈不好意思杀我,让我来黄州做团练副使,以便思过而改过自新。第二年二月我才到黄州。到了以后,房屋、衣服食物等简单安定下来了之后,我就闭门不见客,在家自省,想想怎么才能做个更好的自己!(要做更好的自己!要让万岁满意!恩!)。当我回想过往的时候,才反思到一直以来我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不符合当世的道理,让我获罪的其实未必就是最近的所作所为或者一件事而已。但是想要改掉毛病,却发现改了一个毛病,也许另一个又会冒出来了,所以想来想去,悔不胜悔(苏爷爷,您用不用这么卑微啊!),只能长叹:道不足以御气(这个真没法翻译,要不您问问老子本人呗?),本性不足以战胜长期以来的习惯,不除掉本源,而改变其末端,就算现在改了,以后还会再犯,若是诚心向佛,以佛法和讲道除去自身缺点会不会有效呢?于是我找到了城南的一间佛寺,叫做安国寺,有茂密的树林和修竹,山坡池水和亭台楼阁。(设施还挺全的,啥都有!)。隔一两天就去一次,焚香静坐,深刻的反省我的内心,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罪孽就算想生都生不了了。一念清净,罪孽自然就离开了,内外皆通透,罪孽无处可依附,实在是美得很!早晨来晚上才走,这样的生活大概有五年。
寺里有个僧人叫继连,在他做主持第七年的时候,被赐衣(注解一),之后第七年的时候,可以被赐号,但是他谢绝了(再见注解一),他的徒弟和乡民父老都劝他应该接受,但他笑着说:知道满足才不会被辱,知道停止才能让自己不懈怠。最终还是谢绝了赐号。我觉得和他的德行相比起来我很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要去临汝了,继连说:我们的寺庙还没有题记呢,我们已为您准备好了石碑,请您写一篇吧!我觉得这份要求实在是没有办法推辞。
安国寺始建于伪唐保大二年,一开始叫做护国寺,嘉佑八年才被赐名“安国”。现在的安国寺,无论是庙堂还是斋房,在继连的努力下都已经翻修一新,庄严沉稳,悦目而让人留恋忘返。当正月的时候,父老乡亲都聚在庭中高兴的一起吃饭享乐,同时祭拜瘟神,这是江淮地区的民俗。(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注解一:西夏佛教也实行封号制度。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封号和赐衣制度。宋朝废行国师的封授,盛行大师、禅师的封赐。西夏佛教在沿袭唐代封号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封号体系,并且最早出现了帝师封号。西夏对僧人也实行赐衣制度。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赐紫、赐绯制度,赐紫就是以皇帝名义赏赐僧人袈裟。唐代官制以职官服色显示地位高低,三品以上赐紫色服,五品以上赐绯,后来赐及僧、道之职位者。西夏佛教继承唐代赐衣制度,而且有所创新,西夏佛教的赐衣包括赐黄、赐黑、赐紫、赐绯。

翻译者说:有些玩笑的成分,用者去掉就可以了,乐呵一下嘛,不要那么严肃,不过注解有点简略,大家可以自己百度编辑一下
另,苏轼老爷子这哪叫题寺院嘛,分明是写自己嘛,他更不严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