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中作者乐之的原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27

安国寺记系元丰七年(1084),苏轼改汝州安置即将离开黄州时作。
文章回顾了居黄期间的生活及思想变化,表明了苏轼从一个有为的封建*家,经过“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佛老思想的滋长。这是研究苏轼思想变化的重要资料。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_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