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菜的塑料袋放冰箱等于慢性自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3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48

”装菜的塑料袋放冰箱等于慢性自杀“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而且人体对于塑化剂有代谢功能,只要不是长期大量的摄入,都不用担心。

一、塑料袋究竟有何危害?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塑料袋的有害成分为苯并芘、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这些成分会转移到食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事实上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下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Q1:苯并芘作为彩色塑料袋的着色剂,与食品接触后会转移到其中?

彩色塑料袋含苯并芘,但冰箱里面温度较低,而且基本恒温,即使有苯并芘也是稳定的。此外,现在用来装食物的一般都是透明白色塑料袋,彩色塑料袋不多见。

用塑料袋存放食物,在冰箱也就一两天,短时间内也不易挥发有毒害的物质。因此,该说法不可信。

在家里最容易产生苯并芘的情况就是高温油炸、烧烤、烟熏食物。因此,平时尽量少吃煎炸和烧烤食品,远离油烟,就可以较好地避免摄入苯并芘。

Q2:增塑剂从塑料袋表面析出,人体通过接触袋中食材将其摄入体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增塑剂,是常见的塑料添加剂,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弹性。增塑剂有一定毒性,但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短时间内几乎无表现。

研究表明,包含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在碰到油脂或者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会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是比较缓慢的。

通俗一点而言,对于塑料制品,要避免和油脂类的物体接触,少加热。因此用塑料袋装油条、锅贴、麻辣烫、关东煮等温度较高的食物塑化剂会发生迁移,且温度越高迁移量越大。

不过对于这种迁移也不用非常恐惧,迁移的量是非常少的,比国家允许的标准都要少许多倍。

Q3:邻苯二甲酸盐(塑化剂的一种)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研究人员在调查分析了1000多名志愿者的生活习惯和患病情况后发现,即使在考虑了肥胖、血脂异常、吸烟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后,如果血液中的“邻苯二甲酸盐”浓度上升,糖尿病发生率仍会随之翻番。

尽管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证实该研究结果,但尽量少用塑料制品无疑对大家的健康有益无害。

总而言之,冰箱并不是食品储藏的保险柜,塑料袋也不是食物保鲜的最佳选择。但不必因此把塑料袋妖魔化,它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包装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49

“装菜的塑料袋放冰箱等于慢性自杀”,这样的说法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是有一定的危言耸听的嫌疑.冰箱不是食品储藏的保险柜,塑料袋也不是食物保鲜的最佳选择。但不必因此把塑料袋妖魔化,它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包装选择。

一、塑料袋究竟有何危害?根据网上资料显示,塑料袋的有害成分为苯并芘、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这些成分会转移到食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事实上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下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二、保鲜袋与塑料袋有何区别?正规合格的保鲜袋有较强的透气性,氧气可以流通,能比较有效的阻止厌氧菌繁殖,所以保鲜袋可以保鲜。

一般超市的塑料袋,几乎是不透气或者透气性很差,用来保存蔬菜、水果这类水分含量很高的食物时,效果比较差。合格的保鲜袋基本不含有害物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气体流通和水分流失,有一定的保鲜功能。装菜塑料袋:按照国家标准,目前允许直接盛装食品的塑料袋都是PE材质的,PE学名叫聚乙烯,它与其他元素的相容性差,能加入的添加剂种类很少,是低毒级物质.在-60℃至10℃之间使用是安全的。我们生活中在超市购买的食品保鲜袋、保鲜膜、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标有食品专用字样的塑料袋基本都属于这一类。这样的塑料袋是可以装食品放在冰箱里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49

装菜的塑料袋放冰箱等于慢性自杀是谣言,不是真的。有以下新闻信息可以证实: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则“千万别把装菜的塑料袋放进冰箱”的言论。文章指出,我们平时装菜的塑料袋可能会成为健康杀手,甚至有人说,把装菜的塑料袋放进冰箱里等于慢性自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刘少伟直接否定了此观点。

误解一:塑料袋内含苯并芘、增塑剂等有害成分,摄入有毒。刘少伟表示,“事实上,在中国有严格的塑料材质制作标准,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在常温或冷藏温度下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其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误解二:苯并芘作为彩色塑料袋的着色剂,会转入食品。刘少伟解释,“彩色塑料袋含苯并芘,但冰箱里面温度较低,而且基本恒温,即使有苯并芘也是稳定的。此外,现在用来装食物的一般都是透明白色塑料袋,彩色塑料袋并不多见。用塑料袋存放食物,在冰箱也就一两天,短时间内也不易挥发有毒害的物质。因此,该说法不可信。” 而在家里最容易产生苯并芘的情况就是高温油炸、烧烤、烟熏食物。因此,平时尽量少吃煎炸和烧烤食品,远离油烟,就可以较好地避免摄入苯并芘。

误解三:增塑剂从塑料袋表面析出,人体通过接触有危害。刘少伟说,“增塑剂是常见的塑料添加剂,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弹性。增塑剂有一定毒性,但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短时间内几乎无表现。”研究表明,包含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在碰到油脂或者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会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是比较缓慢的。即对于塑料制品,要避免和油脂类的物体接触,少加热。

因此,用塑料袋装油条、锅贴、麻辣烫、关东煮等温度较高的食物塑化剂会发生迁移,且温度越高迁移量越大。但迁移的量是非常少的,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而且人体对于塑化剂有代谢功能,只要不是长期大量的摄入,都不用担心。曾有实验表明,专业人员在调查分析了1000多名志愿者的生活习惯和患病情况后发现,即使在考虑了肥胖、血脂异常、吸烟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后,如果血液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塑化剂)浓度上升,糖尿病发生率仍会随之翻番。尽管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证实该研究结果,但尽量少用塑料制品无疑对大家的健康有益无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