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5:12
全市广大职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减少,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我市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出口受阻、经营困难等问题。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应对金融风暴,促进我市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市总工会向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与企业共渡难关。面对这场危机,广大职工既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充分相信党和*应对风险、抢抓机遇的能力和决心。当前,各国*和央行正在共商对策,我国*和央行也在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我们要坚信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决心和能力。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要深刻认识到,企业与职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没有企业就没有职工,没有职工就没有企业。因此,在企业发展遭遇特殊困难的时候,绝不能袖手旁观,要坚定信念,坚决支持企业发展,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赴危机,共渡难关。
二、要发扬同甘共苦的精神,共谋企业发展。广大职工一定要树立“企业兴旺,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与企业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在企业经营困难之际,要忠于职守,乐业爱岗,遵章守纪,*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要积极献计献策,提高企业效益。积极投身“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中,为企业技术攻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献计出力;各级工会组织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大兴开源节流之风,并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自觉地、主动地利用好各种生产和工作资源,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等,用好“边角料”,变废为宝,努力为企业增收节支,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四、要理性表达诉求,稳定劳动关系。我们希望,不管企业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依法及时足额支付职工的薪酬,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充分体谅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要有过紧日子的准备,为企业分忧,维护企业正常营运,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我们既要维护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适当考虑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旦发生劳资纠纠纷,矛盾双方要保持克制,依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法律途径,协调和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冲突,保持企业互利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5:13
员工意识培训---主文人翁精神
从传统意义上,在民营企业,员工是不可能做主人翁的。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人抱有严重的打工心态:工作都是为老板做的,自己就是为了挣点工资。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让老板和管理者困惑不已的打工心态。这种心态从民营企业发端,已经深深侵入国有企业、甚至国家机关。
其实,这种心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等组织,更直接影响的是员工本人的职业发展。
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员工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实际上,知识、经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劳动,一个是用来投资。 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表现为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打工心态成为主流心态,管理者就会陷入前文所说的尴尬。
其实,知识、经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本正是强调的知识、经验、技能的资本属性和投资功能。按照人力资本的属性分析岗位,会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
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技能。员工要求的回报也不表现为利润,而是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也就是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像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因此,关注投资回报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岗位老板。
我们把这个理论称为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职业观、利益观或价值观,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扭转员工的打工心态为主人翁心态。使员工在打工心态下认为是吃亏而不愿意做的事,变为不怕吃亏而积极做,甚至是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吃亏”事;甚至可以把以打工心态精于“算计”的“精”员工改造成企业需要的不太算计的“傻”员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5:13
精神激励 除了常见的薪酬激励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激励方法,例举如下: 1、记功制度。通过组织内部文件,明确记功等级。记功可使工作者得到精神的满足。中国人民*的记功制度便是成功的典范。 2、职称制度。组织内部设置职称,根据个人能力授予不同的职称或不授予职称,以区分部属的能力。 3、树立典型。树立典型可以形象地展示出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 4、晋升。晋升是一种效果强烈的激励手段,对下属行为的影响极大。因此,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应尽量多设“官职”,更高程度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发挥职工的潜力。 5、放荣誉假。给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假期,并公开宣传这是由于工作出色而放的“荣誉假”。 6、尊称。比如称一位技术工人为“王大师”,可能会极大地调动他的积极性。 7、提高办公用品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公司人员提供不同等级的办公用品,这样对员工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8、给予培训机会。给予培训机会也是激励手段之一,这一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9、给予特权。比如,对工作不错的同志,可授予半年不打考勤的特权。虽然这种激励的方法与金钱无关,同样可以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当然,实施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10、内部刊物表扬。在公司内部刊物上对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给予表扬,让公司全体员工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也是激励优秀员工的一种好办法。 11、提高享受信息的等级。一般人的观念是:地位越高的人,获得组织的内部信息越多。可采用享受信息等级的办法调节员工的行为。比如,*部门的职员待遇除物质待遇外还有*待遇,而*待遇的实质是享受信息的等级,即规定文件只对一定级别的人员开放。 12、荣誉称号。在传统中有“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两种荣誉称号。但员工的行为是多层次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置丰富多彩的荣誉称号,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介绍工作经验。对取得一定业绩的员工,可让他给员工介绍经验,这对取得成绩的人是一种极大的肯定。 14、开会位置。一般而言,越靠近领导的位置越重要,“奖励”下属开会时坐重要的位置,也是对下属行为的激励。 15、征求意见。在某项*出台前向下属征求意见,是对其重视的表现。 16、替他在妻子单位扬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夫贵妻荣”,如果丈夫有所成就,妻子总希望周围人皆知,但妻子又常不好意思说,领导的要义是满足下属需求,比如,可向下属妻子单位寄一张没封面的明信片祝贺其丈夫工作获得成就,写明其丈夫被“提拔为……评为……获得……”并感谢妻子对丈夫工作的大力支持。这种明信片在下属妻子单位流通一番后,必定可以使下属妻子心情愉快,而这种愉快的心情定会极大地调动丈夫的积极性。不过须注意的是,有的企业采取相反的操作:当妻子有成就时——向他们描绘远景。领导者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及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愈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所以领导要弄清楚自己在讲什么,不要把事实和意见混淆。不断提供给他们与工作有关的公司重大信息。若未充分告,员工不必浪费时间、精力去听小道消息,也能专心投入工作。 ——授予他们的权力。授予不仅仅是封官任命,领导者在向下属人派工作时,也要授予他们权力,否则就不算授予,所以,要帮被授权者清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给他们好的评价。有些员工总是会抱怨说,领导只要在员工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身为领导人的你,最好尽量给予下属下面的回馈,就是公开赞美你的员工,至于负面批评可以私下再提出。 ——听他们诉苦。不要打断下属的汇报,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随便诊断,除非对方要,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建议,以免流于“瞎指挥”。就算下属真的来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职责应该是协助下属发掘他的问题。所以,你只要提供信息和情绪上的支持,并避免说出类似像“你一向都做得不错,不要搞砸了”之类的话。 ——奖励他们的成就。认可下属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右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建立其信心。 ——提供必要的训练。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不但可提升下属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教育训练会有助于减轻无耻情绪,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