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有益(贾思勰) 文言文 阅读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4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8:30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不责汝衣食 责——求取
咸求假焉 假——借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已——停止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树——种
2.文中李衡、司马迁对千树柑橘的理解是什么?
——李衡认为有千树柑橘可以衣食无忧,司马迁认为有千树柑橘就像封侯一样。
3.文中列举李衡、樊重两人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种树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4.文中引用太史司马迁的话有何用?——引证,证明种树有益的论点。
5.文章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叙事,另一部分议论,这两部分的内容分别可概括为:种树的好处 ,种树的重要性 。
6.第二部分议论,引用了谚语。这句谚语是:“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引用谚语的作用是,深入论证种树有益的论点 。
7.读此文,根据当前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的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的情况下,重温《种树有益》一文,受到的启发很多。一是虽然每年都号召种树,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对植树工作只有发文件的行为,没有抓落实的硬措施;二是管理跟不上,种树不见林;三是没有长远打算,应付了事。所以要切实行动起来,学习古代人的做法,把植树造林搞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8:30

种树郭橐驼传(译文)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这篇文章题目为传,实际上却是一篇即有强烈讽刺色彩的寓言。作者以虚构的种树能手郭橐驼的植树经验做类比,告诫为官者,养人犹如养树,应该“致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即治民: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及改革*的愿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