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29
翻译:
田车孔安鋚勒既简左骖,旙旙右骖騝騝逜(午)以年个阳于原逜(午)。止宫车其写秀弓寺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何其大出各亚吴执而,勿射庶麋豕君子逌乐右临。猎碣第三,吾家赖父先生尝谓:临石鼓宜重严不(而)不滞,宜虚宕而不弱,近时作者唯皋文张先生能之,缶愿学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沪上,吴昌硕。
简介:
《吴昌硕临石鼓文》主要内容是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年》,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宇行,浙江安吉人。曾在清末任江苏安东县令一月,后寓居上海。工诗和书法,尤擅长于摹写石鼓文。三十岁后始作昼。后应西泠印社五名创始人之邀,担任社长。
内容提要: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俊卿,字香补、仓顾、苍石,*以后称昌硕,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破荷、大聋、五湖印丐等,浙江安吉人,吴氏十七岁,适逢太平天国*波及吉安,遂离家浪迹于安徽,二十一岁反家,与父耕读为业,次年乡试为秀才,五十三岁被任命为安东县令,月余沽,从师杨岘学习书法、诗文,并与著名的金石文物收藏家过从,得到潘祖画坛领袖身分的吴氏被推举为社长,再执印坛牛耳。吴氏自评印第一,书法第二,画第三,而此三绝艺在本世纪初期,皆已臻大成,为世所推重。
吴氏工篆书,尤善写石鼓文。中年以前,篆法不脱吴大澄、杨沂孙痕迹,兼取金石古意,然不过典雅古茂而已,虽学养有自,而未谓大观。及至花甲前后,用笔日渐老辣遒劲,老而能熟,老而弥新,气度恢宏,炉火纯青,隐然一代大家风范。吴氏亦善隶书、行书,且其中往往夹杂篆籀之法,观之别具一种情调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