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00
兀,读wu,从一在人上。高而上平也。
兀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兀”是汉语中的一个使用不多的多音字,其读音有第四声wù和第一声wū;造字法:会意;结构:独体;笔划:3;五笔:GQV;繁体:兀;郑码:GRA;笔顺编号:135;四角号码:102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5140
详解
「兀」字的甲骨文及篆文皆从「一」从「人」,其字构形乃置一横画於人首处,以标示人头的位置,本义是人首。
「兀」与「元」古本同字,後来才分化为二字(林义光),参见「元」。
《说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读若敻。茂陵有兀桑里。」按许说非本义。
甲骨文「兀」用作人名。
《合集》192正:「乎(呼)兀。」
《合集》19790:「王用二帚(妇)兀」,指王任用两名名叫兀的妇人。
传世文献中,「兀」字多用以形容高耸突出之事物。
刘禹鍚《九华山歌》:「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稜角。」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从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按「兀」从高出之义,引申指斩断高出之物。
《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从「兀」声之字亦多带有斩断事物的意义,例如「髡」指断发,「竖刀旁的兀」指刊削树枝,「足字旁的兀」则指断足。
另「兀」可指光秃貌,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又字可用作副词,指仍然,《水浒传》第九十一回:「黑旋风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顾砍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01
pai四声和wu四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01
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6:02
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