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拜月的寓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2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09:24

在宋代,十二三岁的小朋友会郑重地穿上大人的衣服,或者登上高楼或者在自家庭院里“焚香拜月。”男孩子希望能“早步蟾宫”登科成名;女孩子则希望自己有个好容颜。

进入明清以后,祭月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风俗。明朝人会在中秋节这天买一种上面画有月光菩萨像的“月光纸”,放在家中进行祭拜。

明朝的北京人还会在月光菩萨两边摆上圆形的果子和切成莲花状的西瓜。晚上祭拜后,将供品分与家人。清朝人在中秋时节会做一种特制的、特别大的月饼,上面会画上月宫、蟾蜍的形状。当祭拜完月亮以后,分给家人,或者留到除夕那天再吃。



扩展资料:

相关习俗

这里的仲秋或者中秋,是与仲春或者中春相对的,即秋季的第二个月,就是八月,八月是一个很重要的月份,在农耕时代,八月既是收获的一个月,又是需要种植麦子的一个月。

在这个月需要催收和鼓励耕种,也要积极储备各种粮食和过冬需要的物品。与此同时,仲秋正是阴盛阳衰的分界点,夕月(即拜月)成为这个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这其实是国之大事。

《国语》、《周礼》、《史记》中都有朝日夕月的记载,即春分祭祀太阳、秋分祭祀月亮。韦昭注解说:“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于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秋分现在看来是固定在某几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0:42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扩展资料: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2:17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