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11

欧·亨利,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州一个小镇,父亲是医生。从15岁起,他就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后因健康关系到西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童。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欧·亨利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银行曾丢失一笔现金,他为了逃避受审,便抛下妻女到拉丁美洲避难。后来他得悉妻子病危,回家探望,终于被捕。他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便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写作短篇小说,在《麦克吕尔》杂志上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他虽也与上流社会来往,但经常出入贫民公寓、小酒馆、下等剧场,自认为纽约400万小市民中的一员,而不是400个富翁之一。

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四部百万》(1907)、《市声》(1908)、《滚石》(18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曼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由于他在纽约《星期天世界报》这类通俗报纸上发表作品,读者对象是小市民,这就影响了他创作的格调。他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相互赠送圣诞礼物中的巧合,刻画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与相互体贴的感情。

《*与赞美诗》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想进监狱度过寒冬,屡次以身试法,*都置之不理。而当他决心弃旧图新时,*却毫无道理地逮捕了他。作者向人们揭示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最后一片藤叶》感伤气氛浓厚。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

《没有完的故事》对大都市中挣扎谋生的弱女子表示了深厚的同情。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也是一篇哀婉动人的故事,作者用神秘的气氛渲染了一对爱人先后在同一个房间里自杀的悲剧。

欧·亨利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

如《黄雀在后》,写骗子、强盗与金融资本家比赛骗人的本领,结果骗子和强盗都自愧不如。

在《我们选择的道路》里,作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投机商与强盗是两位一体,而“合法的”投机商倒比不合法的强盗显得更加狰狞可怕。

欧·亨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刻画人物笔触简洁,而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他善于把平常的生活现象加以概括综合,然后以不平常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常常引着读者按照逻辑的线路思索,以为已经可以测知故事的结局,但作者随即又将笔锋一转,出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读者惊愕之余,细细品味,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进而赞叹作者的构思巧妙。

但是,欧·亨利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作家。一方面,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虚伪、丑恶和痛苦,对它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讽刺;另一方面,他却始终不曾与这个社会决裂,而且还对它抱有幻想。因此,他常常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的苦难,一方面又通过所谓人情味等等,给这些痛苦现象敷上了一层止痛剂,为悲剧的故事添上一个*的结果,从而冲淡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欧·亨利于1910年逝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