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植树节》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3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57

 春季植树的由来已久,远在春秋时代就有奖励植树的记载,人们有清明前后植树的习俗。我国正式规定植树节是在1915年。1928年4月7日,又通令全国将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之所以如此制定,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我国恢复了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的传统,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这样一个能改善环境、造福后代的大好善事,因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就被异化为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能去植树的一种惩罚,实在有悖植树的宗旨。也违背了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太认可这样的把植树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方式。可能大家都觉得植树很辛苦,是粗活累活,好孩子不能干,要让不听话的孩子去受苦受累。可是这样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对植树什么好印象呢?辛苦劳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植树造林,绿化和田,改善环境,这样利国利己的好事,怎么会成了一种惩罚手段呢?即使孩子们出色的完成了植树任务,他们怎会有成就感呢!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阳光积极、吃苦耐劳,为什么在真正实施时,就变了味道呢?全民植树,本该是全校师生齐参与的集体活动,大多数师生却在正常上课,只派一些代表去植树,这也有违植树节成立的初衷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种树的地点是在郊区,学校初高中千余人,只有两辆客车,没有能力把所有的师生运到植树区去,而且,即使全都去了,也无法有效开展种树工作,写着小文,也就是发发感慨,希望能把植树作为一种荣耀去宣传,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积极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58

今天,我读了一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的一篇文章,名叫《职业》。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泰戈尔的三个愿望,分别是小贩,园丁,更夫。他的每个愿望里都充满着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他渴望自由自在,不被约束。小贩的职业很自由,他可以任意去哪,随便干什么;园丁可以随便怎样掘地,衣服脏了,湿了,甚至破了,也没有人骂他,管他;更夫可以不用睡觉,晚上在在大街上任意行走。小贩虽然自由,但他也有父母妻儿在大街上不辞辛苦地大喊卖镯子,直到嗓子喊哑了还要叫卖;园丁虽然自由,可是掘地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难道很好玩吗?更夫虽然自由,但作者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他晚上不能睡觉,不能合上眼,不能养均蓄锐,这也算自由吗?作者都没有看见他们背后支撑的一个家,都没有见过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但是,作者不追求名利钱财,只求自由自在,是很单纯的,平凡的梦想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不是很好吗?我读了这篇文章,体会到了泰戈尔平凡的,朴实的想法。心愿没有高低贵贱,只有自己发自内心真正的话,才是最高尚的,最朴实的。想要自由,何不去试一试?看一看?你的心愿是否发自内心,是否没有套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