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15
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前四句“喜雨”,后四句“喜境”。“喜”意一脉贯穿。
“好雨知时节”,雨好在知时节,即所谓的“及时雨”。及时雨比喻能在紧急关头解救危难的人或事物(摘自《现代汉语词典》)。760年春,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至成都,却无法在锦官城内落脚,由亲友故旧的资助下,在西郊浣花溪畔初创草堂,才有安身之处。杜甫满怀感激之情,适逢春夜和风细雨,发而为诗。故句中用了人格化的“知”字,极妙。
“当春乃发生”,雨好在当春。“当春”补足“时节”,非夏,非秋,非冬。“春乃发生”移用“春为发生”之意(《尔雅。释天》)。“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辞《长行歌》),“施畅春风,泽如时雨”(三国曹植语),及时雨当春发时候而生,岂非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蕴涵初创草堂之事,能不让人连声叫“好”!!!
“随风潜入夜”,雨好在随风,此风即春风。夜既指作诗之时,又特指象“野径云俱黑”那样的恶劣环境,故春风和及时雨偷偷地进入(潜入)就有了一层褒义的意思------也许指的是不怕黑恶势力(“黑恶势力”可参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足见大诗人在遣辞造句方面的非同凡响的功力。
“润物细无声”,这雨好在“润物”,好在“细细的”,好在“无声”,不张扬,一连赞上三声好,足见诗人已经“喜”极。
以上四句通过对雨好在及时,好在当春,好在随风,好在润物,好在细,好在无声的描写,将“喜雨”之意写尽了(注1)。
“野径云俱黑”,这样的环境让人没有“安全感”,是安史乱后杜甫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江船火独明”,这样的眼前景让人有“安全感”,是初创草堂时杜甫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移情于景,营造两种心境的对比------野径与江船,云与火,俱黑与通明,事的对比,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表现诗人“喜”极的心情。
有谁在阴云密布的黑夜行舟,见灯火通明而不喜的呢。
“晓看红湿处”,“晓”接武于“夜”,“红湿处”接武于“润物”,用“看”逗出“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即成都,以织锦著称于世,朝庭设置锦官,故名。杜甫拈出“锦官城”,其意欲将城乡对比。尾联用“看”将城乡拉在一起,在“花”这一物上比较,雨后浣花溪的花比锦官城的好(重),表达诗人对浣花溪这环境极“喜爱”之意,“城中十万户”,不如“此地二三家”,杜甫在草堂建成后赋《水槛遣心》之二(注2)中如是说。
后四句通过环境对比,将“喜境”写透写足,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