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7:09

将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指由*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在于: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本国*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
布雷顿森林*
布雷顿森林*是指各国*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这样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处在等价于黄金的关键地位。所以,这种制度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 ①运用国内经济*。② 汇率*。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④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
复本位制从表面上看能够使本位货币金属有更充足的来源,使货币数量更好地满足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扩大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货币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1、将纸币本位制又称作信用本位制,概由于从国家法律而论,纸币已经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
2、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
3、纸币给*通过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
4、对纸币制度自实行之日起就存在着不同的争论。
主张恢复金本位的人认为只有使货币能兑换为金,才能从物质基础上**的草率行为,促使*谨慎行事。赞同纸币本位制的人则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已经成为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7:10

从货币的演变机制说起。

1914年之前的国际金本位制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地球就像个村子。在以前,交通不发达,各家过各家的,有啥吃啥。后来到了航海大发现时代,人们发现这村子里的家家户户还不少,家里有的东西也不一样,彼此瞅着还眼红。

于是,大家都做起了买卖,开起了超市,就用金银互相买卖。

可这生意做着做着村里的人就发现,原来整个村子里拢共就那么点金银,都不够买东西的。

就这样,各家在家里都屯点黄金的基础上,开始发行自己的“兑换券”(纸币),为了彼此做生意方便,村里还立了一条规矩,说一张纸币等于多少多少黄金,大家就用纸币代替黄金,接着做生意。

这就形成了早起的金本位制,而不同的纸币间兑换的比例就成为了汇率。

有的权威学者认为,金本位制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法国、美国、荷兰等开始停止使用银币,决定将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1914——1925 无机制

1914年到1918年,一战爆发了,这也是村子里第一次大规模的群殴事件。

虽然没人说放弃金本位制,但是大家为了防止自己家的钱被别人挣了,省下黄金好买装备来干仗,已经没有人再将自己家的纸币和黄金挂钩了。

后来,仗打完了,村民们基本上伤的也不轻,有的家底败光了的,发行的“兑换券”也没人敢用了。

这一时期,原先的大家族,像法国家的法郎啊、德国家的马克啊,价值也都一路下跌,引发了一系列贬值效应。

德国的通货膨胀

于是,大家都开始怀念起金本位制的日子了。

1922年,村民们在意大利家的热炕头上召开了热那亚会议,决定回归到金本位制。

热那亚会议

1925——1931 金兑换体系

英国恢复金本位制、德国马克的稳定,开始标志着新的国际货币机制的开始。国际货币体系 开始稳定下来。

但是,当时村里最大的家族——英国,作为这一机制的拱顶石,却开始走向了衰落。

1931——1945 无机制

时间到了1931年,经济危机爆发了。村民自己家里生产的东西太多了,谁都想多往外卖卖东西,却都不想掏腰包买别人家的东西。

为了能多卖几件产品,英国、美国等几家开始放弃金本位制,将自己的货币贬值,实行“饿死邻居*”(Beggar-Thy-Neighbor Policy)。

比如,法国和美国两家都在村里卖鸡蛋,彼此的兑换比率是4:1,法国卖一个鸡蛋的成本是4法郎,美国是1美元,二者的成本一样。

结果,美国脱离了金本位后,主动贬值,现在法、美汇率变成了2:1,美国卖鸡蛋的成本还是1美元,但换成法郎却仅有2法郎。

这两家同样到市场上卖鸡蛋,大家都愿意买美国的鸡蛋。

于是,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开始放弃金本位制,主动贬值了。

就这样,刚强行续命没几年的金本位制的又奔溃了。

1939年,二战爆发,也就是村里第二次大规模的群殴开始了,大家都忙着打仗,更没人有兴趣谈回到金本位制的事儿了。

1946——1971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群殴结束后,美国变成了村里的扛把子。

为了能更好地做生意,美国牵头在自己家后院里的布雷顿小树林里,带着大部分村民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会议决定,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家的“兑换券”只能与美元挂钩。

这样一来,美元成了全村通用的“兑换券”,大家都想要美元。

1971年后 浮动汇率

按照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说法,随着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敏感性的增加,钉住汇率制越来越难了。

另一方面,德国发行的马克和日本的日元等估价过高,但是美元和黄金钉住了没法进行调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1971年,美国盯不住了,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拜拜了。世界又进入了浮动汇率时期。

1973年,石油输出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震惊了世界经济。但恰恰由于实行浮动汇率,世界货币体系才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连锁的汇率危机。

实际上,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巨额易流动资本的世界上,回归固定汇率是不可能的。

就像玛丽莲·V.N.惠特曼所说的那样:在各国利率身高、差别甚大的情况下,除实行浮动汇率外,我们别无选择。

浮动的汇率也就给各国留下了灰色的空间,于是,便有了汇率操纵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