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面对生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1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8:05

首先要肯定死亡的必然性,接纳它的存在性,这样就不会过分的畏惧和担心死亡,活的才会更轻松洒脱。
再者,要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性,这样就不会厌倦生活,就能积极乐观的过好每一天。
身体是上天赋予的,所以只要上天还没有主动收回去(比如灭顶之灾,绝命之病等),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性,那就好好的活好每一天吧,积极乐观的活着;如果哪天阎王爷要收人了,就是上天要收回人命了哦,那就开开心心的跟着阎王爷走呗。
总之,还让活的的时候,就积极乐观的去面对活。让死的时候,就轻松自在的去面对死。活时不厌倦,好嗨哦!死时不贪恋,古德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8:05

《论生死》

 很多时候,越是常见的事物,越难了解;越是基础的问题,越难回答。古往今来,看多了生死的人,比比皆是;看淡了生死的人,为数不多;看透了生死的人,寥寥无几。

西方的智者哲人,尤好探讨人生、人性的问题;而对于生死,他(她)们并未得其要领。即便如孔子这般伟大的思想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发出“未知生,焉知死”的感慨。

真正能解悟生死的,唯有中国的道家人物;而对其有着深刻论述的,仅庄周一人。道家思想,深不可识,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说句题外话,若对“阴阳”没有深入的思考和重大的领悟,谈起哲学来,终究显得肤浅。

《庄子·知北游》有云:“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大宗师》有云:“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此外,书中还有不少关于生死的谈论,连同上文,敬请读者自行查阅、理解,此处恕不一一罗列、翻译。

——那么,何为生死?一孔之见,姑且谈谈:

生,是能够连续地感知到自身存在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能力的状态。或者说,生,是能够连续地维持自身稳定的状态;死,是丧失连续的对自身稳定的维持能力的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非生物也能感知到自身的存在(维持自身的稳定);但这感知(维持),并不连续。由非生物到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必定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其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越明显,便越接近于生物。

由此不难明白,脑死亡的人,即是死人。就算借助医疗手段,使呼吸、心跳继续进行,也无法令其复生:人,已死;所生的,不过是死人的器官、组织、细胞而已。

借此,我们也可以体会古人所说的“气”:脑死亡而呼吸、心跳未停的人,与活人相比,便是缺乏这股连贯“精”“神”的“气”,以致对自身存在的感知(自身稳定的维持)的连续性丧失。

对生物而言,生死完全对立,两者不可共存:其要么生,要么死;不能既生又死,或不生不死。

生终于死,死源于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严格说来,生不能知死,死亦不能知生;但我们可依据阴阳之理,通过对生的了解,来推测死的特征——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反。

生是连续的,有长度的,如同一条线段;那么,死是非连续的,无长度的,仿佛一个质点。也可以说,生是短暂的,而死,是永恒的。

生是有知有觉的,死是无知无觉的。任何对生的感知(譬如喜怒哀乐),在死中,都不存在。所以,死本不苦,苦于死的,乃乐于生;死本无乐,乐于死的,乃苦于生。

若苦乐不入于心,则生死皆置之外。人能苦乐一视,则可生死两忘,步入不生不死的境界——所谓的“永生”,便是如此。

阴阳原无二分,生死本为一体。求生过度,便是找死;顺天应命,方为正道。若人类能长生不老,那么:彼时的生,如同当今的死;彼时的死,如同当今的生。如今痴迷于生的人,彼时将醉心于死。

在此,谨奉劝那些企图通过高等科技,来延长人类固有寿命的人:不要功在当代,祸及千秋;不可为一时之赞誉,而受万古之毁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8:06

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等轮到你的时候怕也没用,所以要坦然面对死亡。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至少现在好好的活着,你越不怕,死亡会离你越远。你只要具有勇气的话,死的时候就不会很痛苦。勇气是不限人的,只要你能够勇于面对,不惊不惧,能够勇于献出一切,你便是一有勇气的人,这个勇气就会让你坦然面对生死。因为不管你这一生的结果是成是败、是哭是笑,你最后都要带着勇气走完你人生的最后一刻,用你的勇气把你最好的一面留给你还活着的亲人爱人,他们无论你是生是死都在关心着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8:06

您好,楼主。毕竟人嘛,始终有生必有死,不可能长期的生活,否则地球也将会被我们的人口暴涨而毁灭。其实我并不看重生命的长短,你像那些说什么史上最长寿的老人,他们有什么所作所为?我认为,只要一生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件,我都满足而去。我曾听说幼儿园的孩子们的老人们都去世了,伤心地喊出以后要研究长生不老药,你倒认为这句话不错,我也如你的意想一样。但是,我到了现在的年龄,我明白了,即使研究了那么多的长生不老药,你有什么用?计划生育所不给你搞灭了才怪。我建议楼主还是想想司马迁所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8:07

生死是人人都会面对的。只有当你了解生死的时候。才能正确面对。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篇文章,冰心写的《生命》。意思是说生死不过是生命的循环。死不过是另一种方式的活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