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风俗活动来历,具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4:09

关于春节报告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关于春节报告调查报告篇2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

3、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关于春节报告调查报告篇3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对家乡附近的一些老人进行了咨询调查,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作出如下调查报告。

关于我们邢台人的春节习俗,据传颂的民谣来形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转一转......” 在我们这里,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烟酒瓜果、干菜蔬菜,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春节是从腊月廿三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们这就有“二十三,祭灶官”说法,而且在这天还要包饺子。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家的厨房设有灶王龛,有的人家里是将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摆放供品,这样,他就不会在上天之后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我们这里有“二十四,扫房子”的风俗,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认真的屋里屋外彻底地打扫一番,要把这一年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来年更好的美好愿望。之后的几天就是蒸枣卷、蒸馒头,炸丸子,许多人家要在腊月里置办上半个正月的饭。而到了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六,天天要吃腊月里置办的年饭,预示着来年天天有好饭吃。

进入了腊月的二十七八了,就开始贴对联了。一般城市里大多住的是楼房就是在门上贴个门神或者福字,而在我们这边乡村中,要把红对联贴满整个院落,不用说门口,甚至拖拉机等农用工具上也要贴个“一路平安”。但其实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并不注重对联里写着什么,就是图个喜庆、红火。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间还有抽空去理个发,因为在我们这里有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但经询问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汉人强制实行的“剃发*”。为了抵制清王朝,汉人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不过在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之下出现了偏差,变成了“死舅”,也演化成了一种习俗。不过近些年来这一习俗也渐渐不再被年轻人认可,只有一些年长的人还在注意并沿袭这个风俗习惯。

到大年三十,我们这里值得额外阐述的地方性风俗是有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仪式。这里的“爷爷奶奶”是指家族故去的先人,过年的时有要请回家来一起过年。兄弟几人如果父母在,在父母住处设供桌上供;如果父母不在,在老大家里设供桌;老大不在,老二家设供桌,依次类推。在北屋正堂供桌上方,将画有家庭祖辈家谱的佳布挂上;然后,将爷爷奶奶的神符贴在佳布下方。随后将“天地三界十方真宰” 的老天爷全神符贴在爷爷奶奶神符的左边。最后是再摆放上贡品。请爷爷奶奶的过程是由男性长辈带领子孙,携带三柱香、烧纸和鞭炮,从家里出发,来到老坟地(坟地远的可以在村外路口边)。然后一人将香插在坟头(路边请的,堆个土堆插香)点燃,一人燃放鞭炮。全体跪拜,长辈口念“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随后长辈持香带领全体回家,中途不准与人交谈,不准串门,不准回头。接着再到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兄弟子孙先面对供桌上方的“爷爷奶奶”神符,给“爷爷奶奶”下跪拜年,然后再给父母拜年。同族的其他人或亲戚朋友来家拜年,也是先要给本家供奉的“爷爷奶奶”拜年,然后再给其他人拜年。而到了大年初五这个送“爷爷奶奶”、上坟的日子。初五早晨做好饭包好饺子,先给“爷爷奶奶”上饭,上贡台上摆上一碗饺子,再烧一炷香。“爷爷奶奶”吃完饭后,折贡、撤贡,把祖宗三代爷爷、奶奶的神符摘下,然后去上坟,在坟上将神符和烧纸一起烧掉。这个习俗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请祖先归家过年,是延续古代神灵崇拜的“请神”习俗,也是每到佳节倍思亲,后人寄托对先人思念的一种方式,表达出后辈不忘先辈的养育教导之恩,逢年过节对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三十晚上,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的时候了。吃年夜饭之前,村里的人们要把贡品摆在院落里,意思是上贡请众神,过了一年了,他们要让神先享用年夜饭,之后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一年发生的事,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年夜饭。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几乎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串门拉家常,更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心情愉悦。这就是“熬年夜”也称守岁。等到十二点整要跨年的时候,各家都要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到院子里放,一时间鞭炮齐鸣,过年的气氛瞬间点燃,伴随着喜闹的鞭炮声,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来临。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在我的家乡,初一早上必不可少的是吃饺子,接着换上新衣服,准备好糖果、瓜子、花生、烟,敞开自家的大门,欢迎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前来拜年,当然自己也会先到邻居家里拜年,然后回到老家给家里乡村的亲戚拜年。大年初二是女婿看望老丈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有女儿嫁出去的人家要热热闹闹的摆上酒席,跟女婿女儿坐在一起吃顿饭,好好聊一聊。初三初四就没有那么多说法了,基本就是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的日子。初五这天是给先辈上坟、送爷爷奶奶的日子,去老家的坟地上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祖,放鞭炮,送走“爷爷奶奶”。在我们这的风俗中,过了初五这个年就算是基本过去了,上班的也依次开工,之后就只有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放烟火的日子。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种,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次调查活动,尽管用时不长,但让我对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的来源,增长了见识,也增添了对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此次调查的*完成,少不了家乡中人们的积极配合,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对家乡也更添一份亲切感。

关于春节报告调查报告篇4

一、 办年货

1. 调查地点:家里

2. 调查内容:特色年货

灌香肠了!妈妈先准备了薄如蝉翼的小肠皮,再把猪肉切碎。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时候了:妈妈在碎猪肉里掺上盐、味精、料酒和各种调味品,再搅拌着。然后用灌香肠的专用工具,在小的那头套上小肠皮,大的那头往里面加上猪肉。这个工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匀,用料均匀,这样子做起来的香肠才好看。

香肠做好了!看着这红白相间的精美的香肠,我谗得直流口水!

二、送年礼

1. 调查地点:小姑家

2. 调查内容:小屋面貌

一大早,妈妈就拉着我起床,说是要去小姑家拜年。我兴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飞机去小姑家。

妈妈把饼干和牛奶等礼品放在车踏板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姑家。我乐呵呵地想:小姑看见我和妈妈来她家,肯定会吓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小姑打开大门,定睛一瞧:是我和妈妈,果然顿时怔住了,30秒过后,才反应过来。连忙叫我们两个人进门,还边走边“责怪”:来我家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我和妈妈只能在后面偷笑。

进了屋,妈妈叫我把“年礼”拿出来,送给表弟。弟弟傻笑着,开心地把我拉回房间吃饼干去了。妈妈也和姑姑互报祝福。整个小屋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

再来看看这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豪华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换上了新的桌布,冰箱里买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我们要焕发新的活力!

三、 美化居室

1. 调查地点:我家

2. 调查内容:卫生工作

新的一年又向我们招手了,除了买年礼、办年货,是不是应该做一做卫生来迎接新年呢?

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们一家三口立刻“武装”起来了:妈妈穿着围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扫厨房和卫生间;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扫帚——他负责客厅及阳台;我则手提水桶,准备抹布——因为我的管辖区是两间卧室。

“滴答——滴答——”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三个人脸上沾满了汗珠,但各自的“包干区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看:窗台上一尘不染;地面几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镜子一样;桌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客厅的两盆幸福树也被我们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现在看着这屋子里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畅起来了。

是什么让我们挥洒汗水,辛苦劳动呢?我想是新春的动力,要我们改头换面。春节,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关于春节报告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时间:

20xx年2月16日

二、调查地点:

xx

三、调查人:

xx

四、调查问题:

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五、被调查者:

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

六、调查结果:

1、贴对联

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

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