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掌握色彩绘画技巧求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7 05:37

色彩,是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我在色彩教学中将色彩基本原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针对考试短期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生理解与表现能力同步提高。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所以,我重点从感受色彩入手,鉴赏优秀的色彩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眼界。保持整个教学中学生的眼高于手的状态。 色彩考试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 因此,合理安排写生非常重要。 一、重视色彩写生,提高学生能力 1、 合理运用光线 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 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加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加暗加环境色加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加暗加物体色加环境色加天光色加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 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 2、有效提炼绘画方法 不同的画家具体的着色方法是有区别的。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方法步骤。水粉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暗色,后画明色,要从整体到局部。画水粉的画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为直立时水色极易流淌破坏形体。画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据水分的需要变换角度,一般情况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状态为宜。我们都是用可右手执笔涂色,容易使涂过的颜色映入视野,得于照顾整体关系和色彩效果。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涂完整体关系之后,就不受这些局限了。 以干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是: (1)、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 (2)、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 (3)、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分。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 (4)、深入刻画、调正完成。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 干画法的着色步骤比较好掌握,初学时不管画风景、静物或人物写生,先练习这种方法,便于打好根基。 湿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较难掌握,可先选取简单的静物或风景进行练习。 二、适时安排模拟考试 平时的练习多了,学生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就得到了加强。而这时有必要的安排模拟考试就很重要。学生也能将平时作业时老师强调的重点巩固与运用。 在考试中,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幅优秀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独特色调倾向的,那种杂乱无章、各自为政、无调性的色彩作品是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的。 在一组静物中,我们如何感受或“找到”这种色调呢?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例如:我们首先感受一下静物的背景,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要静物的色彩是协调的还是对比关系。如果衬布与主要静物的色彩属同类色系的范围,那么它们就基本决定了这组静物的色调倾向,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大面积的衬布颜色就构成了该画面的主要色调。静物的摆布与组织,通常是在以大面积的具有某一色彩倾向的衬布或物体占据主控位置的基础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积的衬布,以此与物体产生对比关系,从而活跃画面。 在对一组静物的色块面积的分布和比例构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较分类之后,为了明确色调的具体定位,我们应当学会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辨别其特点:从明度上来分,有亮色调(或称高调),有暗色调;从色性上来分,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从色相上来分,有褐调子、紫调子、黄灰调子等。这些都是该组静物中的整体色彩的总体倾向所构成的色调。我们应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 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解决学生绘画过程中常见问题 初学水粉画的人易犯脏、粉、火、花的毛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有的人在作画时不能及时清洗画笔、调色盘,致使残留的颜色影响了下一笔色彩的准确性。比如残留的色彩中有白色,而要画的下一笔调子又较深,在画面没有干的时候还看不出影响,等画面干了以后就会发现已经粉了。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细节就会让画面的纯度、明度提不高,色相对比达不到要求。解决它的方法就是勤于清洗画笔、调色盘,特别在画较暗、较亮、较纯处时更应注意。 2、作画时用笔用色应饱和一点,不要出现太多的飞白(有目的的除外)。因为后面的一笔如果不能完全把原有的色覆盖住,上下的色彩渗到一起会显得脏。调色应匀(也称熟)一些,如果在画面上大范围出现没调匀的色彩也会显得脏。 3、由于作画者没有熟练地把握水粉颜料的性能。水粉颜料在未干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纯、亮,等它干了以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其纯度明度的对比都变低了,画面也随之变得灰、粉。这种性能如何把握呢?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作画时把每一色彩的纯度、明度都有意识地提高,比你所看到的色彩纯度、明度要高一点,等干了以后正是你所要求的效果。至于明度、纯度提到什么样为好,就需要自己在作画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提高。 4、如果在画完以后才发现画面脏、粉,可以在每个物体较深的灰面用上一些较纯的色。一般用笔不要太多,面积不要太大,把物体的亮部加亮一些,用笔同样要少,必要时还可以把明暗交界线加深一些,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 “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 “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作画过程中,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在画面基本完成的时候,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