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13:57
齐桓公和管仲,二人一笑泯恩仇,相互扶持,成为中国历史上良好君臣关系的典范。齐桓公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任用管仲后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进而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而管仲也不负所托,以先进的治国理念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尽心竭力的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无双国士的楷模。正是二人携手,才成就了一番霸业。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过望”而“知未来”。齐桓公和管仲的“治国之计”是值得我们好好探索和研究的。因此,笔者秉持着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观点,深入的研究了齐桓公和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所运用的治国策略。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春秋时期,齐国究竟凭借什么,一步步实现了称霸的梦想。
齐国的地理位置,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是非常好的。齐国的经济能够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因为,齐国占有着山东的很多平原地区,而这都是一些农业相当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齐国还占着最大的便宜——三面临海。我们知道,人除了吃粮食之外,还要吃盐,而海水正是制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除此之外,靠海还可以开展渔业工作,而渔业会带来很强的经济优势。
笔者认为,正因如此齐国才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所以在经济方面,齐国具备比较有利的客观条件。
众所周知,自太公望治齐开始,优先发展工商业就是齐国的基本国策。
而管仲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进一步把“农工商并重”的思想发扬光大。与之相对应的,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来谋求发展。
笔者认为,这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读和分析一下这些*:
一、给从事工商业的人员提供安稳的环境。“分地而居”不仅能够让他们定下心来,还能让他们不被其他的行业所打扰。保护从业人员是能够发展好工商业的前提。
二、扩大贸易规模,促进商品流通,减轻一部分的关税,同时采取一系列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刺激了工商业的良性发展,使工商业能够稳步的前进。
三、设立工商业相关的官职,专门管理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这样的设置,加大了国家对于工商业的*力度,并且减少了经济系统的风险。
四、矿产渔业木材等自然资源的控制权被国家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在国家的规划之下,循序渐进的开采,有效的避免了“竭泽而渔”现象的发生。
齐国在农业、商业、工业领域大展宏图,这是他们的富国之本。而手工业的良好发展,为齐国的持续强盛“锦上添花”。
笔者认为,管仲鼓励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因为手工业可以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战时的军备武器。反观那个时候的其他诸侯国家,他们“重道轻器”,忽视技艺特征明显的手工业。在他们看来,手工业的过分发展会妨碍国力的强盛。
齐桓公和管仲秉持着“不禁末”的观点,来看待那些生活和战争中所必需的手工用品。他们鼓励人民在国家规范下,稳步生产和销售这些手工用品。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手工业是其他诸侯眼中的“末作”,是不被当时的*家们所认可的。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齐桓公和管仲的做法相当有魄力。因为手工业的良性发展,可以在“论工”和“制器”两方面“盛天下”。而在这个领域领先了天下,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更可以为国家树立权威的形象,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内在*,更要把眼光放长远,处理好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地缘之力,承从天之指”的观念是值得肯定的。
针对地缘接近的国家,应当与他们搞好关系,实行平等的贸易活动,让国家的资源间形成互补,以此来充实自身的实力。多多施行惠邻*,对周边弱小的国家伸出援手,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拥护自己,把他们变成突发战争中的天然屏障。
这样的外交手段,不仅巩固了齐国的边防,还为齐国的“一匡天下”发挥了十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手段在制定对外策略和扩大国际贸易的方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齐国能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霸主,是有必然性的。
齐桓公和管仲的主观能动性起了关键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齐国内部团结一致,“国富且民强”,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终成霸业。
笔者认为,齐国之所以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的建设都极具成效,而他们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