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6:25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4-05 07:10
算法时代是以与用户相关的大数据为基础的,并且逐渐由大众传播转向了人人传播的时代。
由于算法在进行新闻内容推送的时候会抓取新闻内容中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许多新闻内容都需要带有标签,也就是关键字。即使新闻内容很重要,但如果无法被算法抓取正确的关键词作为标签,就会极易被算法推送到对该新闻内容不感兴趣的受众面前。这不仅会降低新闻内容传播的影响力,也会影响受众的新闻阅读感受。
如今算法已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这里的算法,说的是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指示说明。数学公式是算法,计算机代码也是算法。互联网是依靠算法运行的,所有的在线搜索都是通过算法完成的。有了算法,才能使用谷歌地图,使用手机里的各种应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4:18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5:36
5.1算法推送新闻的伦理现象成因
5.1.1 算法技术尚不成熟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弱,技术存在缺陷。虽然在与新闻业的融合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带来了伦理方面的问题。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大量投入体现了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信息科学技术也确实实现了我们曾经向往的生活——信息传播跨越时空*、实现即时更新传播。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新闻自动化写作而无法像人类一样对自身合成的信息进行核查,缺少思辨意识和能力。另外,人工智能源于对人类智慧的模仿,涉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而学科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最终实现效果,其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技术瓶颈期时而出现。
5.1.2 片面迎合新闻生产需要
新闻生产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关乎各个群体的利益,新闻传播产业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信息传播和呈现方式,从而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在市场中转化为商业化模式。无论新闻业抑或是其他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最后结果都将转化为商业价值。在商业与利益的驱使下,新闻生产主体为迎合用户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大规模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其中不免会存在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5.1.3 用户媒介素养欠缺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媒智化趋势也需要相应改变受众对新技术的观念,要理性看待技术红利背后的潜伏危机,媒介素养问题日益引起重视。面对复杂的传媒环境,受众的媒介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媒介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普及与应用,媒介素养贯穿算法新闻生产全过程,主要指人们对算法新闻信息的认知、理解和传播能力。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和讯息观点,媒介工具对社会的影响一直存在。人们对算法新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新奇大于忧虑,容易沉浸在算法新闻当中,这也是当下算法推送技术在新闻传播到各环节发挥作用的原因所在,算法热潮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呈现,现阶段的算法新闻热潮迫切需要受众转变传统的媒介素养观念,学会用互联网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新生事物。
5.1.4 监管方面缺失
首先,算法新闻监管措施不到位,技术弊端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管控。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传播行业所造成的新闻伦理问题和人工智能没有—套科学的监管体系。算法新闻是交叉学科领域,由于监管机构的审查不到位,造成算法决策的公开性和公平性难以得到保障,使得虚假新闻和低俗信息频频再现,更引发个人隐私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等传播伦理失范行为。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点是在算法生产者如何管理和使用。社会亟需专业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监管机构和全媒体人才。
受众有权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监督媒体组织的信息传播失范行为,保证受众监督途径畅通无阻也是完善人工智能市场监管机制的有效措施。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不具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而是完全受程序化控制。因此自我学习能力也是在原有的数据资源和模式化上设定,这样很容易在处理敏感新闻时把道德伦理置之不顾,损害公众利益。现阶段对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这样伦理失范事件时有发生。
5.2算法推送新闻的伦理问题应对策略[]
5.2.1 强化人机协作
如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主体地位不可忽略,人类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初心也不能因为小小的困难而改变。在充满智能化的新闻生产中,新闻从业人员依旧会承担着关键作用,但技术的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在许多方面已经表现出超越人力所及的潜力,人们不禁陷入技术恐慌境地,渐渐越来越多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时的人类将何去何从?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有其存在的依据,我们不应过度沉溺于悲欢情感境遇当中,应当去思考人机之间的关系,去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潜力,让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5.2.2 优化技术中介
首先,在使用范围和标准上,应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处理好技术和内容的相互关系。技术对新闻内容的过滤虽然相比人类来说可能欠缺自我思考,但准确性更高,算法功能更多。它可以有统计分析归类,检索关键词,词语识别,对敏感词过滤,营造应该积极健康的信息环境。
个性化算法推送技术会造成受众深陷信息茧房,目前的市面上新闻推送软件基本是按照用户初次检索信息时输入的关键词和点击的信息的行为动作为用户推荐新闻,这种方式其实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度信息需求,将用户与其他信息隔绝开来。但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将个人信息的进行深度融合,在新闻内容消费之外,我们的大量行为数据可以各种网络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部分数据可以作为内容推送的参考和分析,同时也能成为新闻内容的原始数据扩充到海量数据库中,经过多次加工的新闻信息会将公众带入人为搭建好的拟态环境。然而,大范围数据信息记录和传播会增加个人隐私的暴露风险。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还需要时间和不断实践去摸索,媒体要在新闻生产各环节加强信息把关,对数据源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信息输入出现问题。
5.2.3 用户价值观与算法新闻价值观需彼此适应
算法新闻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波及新闻生产的整个过程,除了技术变革新闻生产结构外,也有对新闻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算法推送技术呈现的新闻在保留传统新闻模式的同时也开发出不同于旧时代的新闻价值,受众对新闻内容和技术的认识都正在经历着新旧转换,我们需要重新考量算法新闻的新闻价值,调整受众对新闻信息接收失衡的状态。
杜骏飞在《Internet被的新闻价值观》中谈到:“首先作为传统新闻思想核心的、关于‘客观性’的价值,在网络环境下正在向‘客观-主观性’的综合型价值观方向发展。其次,传统的新闻价值系统中诸种较为公正的元素或指向,在泛传播的条件下,正由单调的偏倚而走向辩证的统合。”这些统合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异常性与寻常性的统合。影响信誉,交响性的统合。及时信誉全市性的统合,人情性与人群性的统合。
算法新闻开放式的新闻生产模式,给予了用户更多参与内容生产的机会。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实现了一部分技术和情感的耦合。但人工智能依然对内容产品存在认知偏向。自动化新闻写作的数据完整性和真伪性是不能被机器有效识别的,因此算法新闻时代,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未见减少,甚至有增加的迹象,助长了虚假新闻的辨识难度。再者,人工智能对数据信息的深度发掘对用户的隐私性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技术尚存在许多弊端,受众和用户要理性看待算法新闻。
5.2.4 完善法规体系
加快立法体系的建设,其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制不能只是依靠立法者,也需要法律人才与技术人员的合作。—方面是要研究制定算法等网络技术的相关法律,使法治管理嵌入算法等网络技术的生产、设计和经营环节。另一方面是对于算法推荐技术等网络技术关联的相关法律概念的界定也需要同时推进,比如进—步明确隐私权等*的权限边界和行为规范。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算法推荐的技术创新发展,特别是其在*、经济等领,域的运用和影响,在制定法律的时间差上不至于落后太多。